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古代言情剧今年怎么又火了?

2025-04-21 12:14:35日常72
古代言情剧今年怎么又火了? 原标题:古代言情剧今年怎么又火了? 古装剧又“支棱”起来了。 作为从不缺席剧集市场的重要类型,古装剧这几年佳作频出。今年以来,从年初的《雪中悍刀行》,到暑期档的《梦华录》《星汉灿烂》,都占据了头部的市场份额。去年也是古装剧大年,《赘婿》《有翡》《锦心似玉》等多部古装剧都位列有效播放

古代言情剧今年怎么又火了?

原标题:古代言情剧今年怎么又火了?

古装剧又“支棱”起来了。

作为从不缺席剧集市场的重要类型,古装剧这几年佳作频出。今年以来,从年初的《雪中悍刀行》,到暑期档的《梦华录》《星汉灿烂》,都占据了头部的市场份额。去年也是古装剧大年,《赘婿》《有翡》《锦心似玉》等多部古装剧都位列有效播放TOP20的榜单。

这些剧,有不少是改编自热度和质量较高的网文IP。一方面,网文内容质量的提升,使其更适合成为影视剧的蓝本;另一方面,网文IP自带的热度和用户粘性,也能帮助影视剧赢在“起跑线”上。

网文IP成为热门影视剧的重要来源,而古代言情作为女频网文的重要分类,体现出了和影视改编很强的适配性。在11月2日发布的《新华·文化产业IP指数报告》中,IP价值榜单上就出现了《庶女攻略》《君九龄》等多个古言IP,报告发现,“涉及明显传统文化特征”的题材占比更超过6成。

在过去的某一段时间,古言剧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被市场所看好,也曾受到过政策的限制。但随着古言IP的迭代,它已经逐渐成为极具竞争力的热门赛道。无论是在剧集的生产端还是消费端,古言IP都受到了不小的欢迎。

从长远的角度看,比起已经播出的剧集来说,挖不完的IP富矿,和源源不断的创作力,才是最让人期待的事。

梦与美的古言IP

观众永远爱看古代言情剧。

今年暑期档多方混战,最后挤进榜单前列的还是《梦华录》《星汉灿烂》和《苍兰诀》。在云合数据发布的2021年度榜单里,除了《有翡》《锦心似玉》《斛珠夫人》等新剧之外,2018年首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仍然能以16.84亿的正片有效播放量排进前20。

中国电视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蓉在新华·文化产业IP指数发布会上也提到,今年是古偶剧的“全面复兴”之年,几部作品的市场表现,都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古装言情IP所蕴含的爆发力和长尾效应。

这些由古代言情IP改编的国产剧,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始终吸引观众的目光?

“造梦”,这是很多人的答案。古代言情剧无疑是为观众“造梦”的最佳载体。脱离现实的背景设定,能够赋予创作更大的想象空间,甚至自创一个“异次元”时空。无论是上一个十年席卷荧屏的穿越设定,以《锦心似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为代表的宅斗文,还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仙侠故事,都可以放在古代言情的框架下创作。

另外,古言剧的一大特点就是“美”。因为不必过分追求真实,反而可以追求更极致的美。报告在分析今年的行业趋势时也提出,“IP题材的多元化、创新与审美提升显著”。这里审美的典型代表,自然是大量的古言IP剧。

早在11年前,网友们就开始热衷于在论坛上挑选“古风美男”了,经过一番激烈地争论后,钟汉良、乔振宇、严屹宽、霍建华的古装剧角当选“天涯四美”。直到现在,古装造型仍然是鉴定男明星颜值的重要标准。在“虎扑女神”里,李沁、刘亦菲、高圆圆等不少演员是凭借着古装角入选。观众心中演员的“颜值巅峰”,几乎都来自古装剧。

和现代剧不同,古言剧的观众会对服化道、置景和特效制作等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古言剧在这些方面也有着更充足的发挥空间。有网友统计过,《琉璃》里男女主角“司凤”和“璇玑”的戏服都超过五十套,而且做了贴合人物性格变化和成长的设计。另外,《琉璃》大部分场景都挑战了实景拍摄,并耗时将近一年的时间用于特效制作。

对美的追求,也使得古言剧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梦华录》之所以成绩斐然,离不开它在细节上的斟酌。造型方面,光是女主就有多种编发造型,还经常出现宋代特的冠梳、冠子等饰品。另外,剧中还以真人演绎或道具展示的方式,呈现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溪山行旅图》等名画,通过化用传统元素,打造出了东方美的氛围。

也正因如此,古代言情剧在国剧出海方面极具竞争力。首部登陆etflix的国产剧正是2011年首播的《后宫·甄嬛传》。近几年来,《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等多部古装剧也都在海外市场表现优异。在韩国2021年购入播出版权的国产剧中,古装剧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包括《有翡》《长歌行》《玉楼春》等。

回到IP创作一侧来看,古代言情作为网文的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拥有稳固的受众基本盘。数据显示,以《庶女攻略》《君九龄》为代表的古代言情小说,在整个文学IP中的占比达到了15%,是仅次于玄幻题材的第二大网文领域。

相比玄幻对影视工业化程度的高要求,女频网文与影视改编之间的契合程度,也早已得到验证。由于古言IP与影视剧市场的受众都以女性居多,因此受众的重合度较高。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看,女频网文更接近与影视作品相似的线性叙事,而男频网文则偏向使用“空间化叙事”,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游戏的影响,故事主线围绕“地图扩张”展开,因此在影视化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

周蓉也提到,虽然男频从IP影响力来看要大于女频,但距离影视工业化还有较长的链路,在IP转化上,成功率也不如女频IP高。

受众层面的契合程度,加上其不可复制的差异化特征,爆款频出的古言IP剧,反复向市场证明着潜力与价值。

进步中的古言IP

有审美的提升,也有创新的出现。

古言IP的创作,在近几年发生了一些很明显的转向。

首先是IP写作方向的变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正在为古言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现在的古言创作中,传统文化开始作为热门元素而频繁出现。

阅文女频作者意千重的作品《美人羸弱不可欺》,聚焦的就是古代中医药膳领域,讲述了女主角通过钻研药膳之术,带领家族复兴的故事。她的另一部作品《画春光》,则是以陶瓷文化为背景,这部作品还入选了大英图书馆的馆藏;闲听落花的《吾家阿囡》同样脱胎自传统文化,书中的女性以老苏沪棉纺织历史上出现过的杰出女性为参考原型,以北宋时期的织布行业为基点,还融入了科举制度、方言特、饮食 惯等北宋文化。

网络文学与古代的传奇故事和民间小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是中国通俗文学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更是大众文化的一种传承。因此,古代言情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也是创作者们自发探索的新道路。

年轻读者们也在自发靠近着传统文化。从去年“杀疯了”的河南春晚《唐宫夜宴》,到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汉服文化,“国潮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也让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古言IP,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唐宫夜宴》|微博郑州歌舞剧团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曾提到,“年轻人的文化认同感,是在亲身领略各国风土人情或利用互联网开阔视野后,在世界这个大参照系之上自发形成的。年轻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自觉地选择国风文化产品。”

发生于古代的故事如何更好地融入现代价值观,也是摆在创作者眼前的命题。对于古言IP来说,既要拓宽言情故事的边界,也要向内完成自我回溯。

由于大部分古言IP都是由女性创作者书写,因此这几年的古言IP在创作内核上有一定的扩展,开始在单一言情叙事的基础上,触及到有关女性事业、女性成长和女性意识等深层次的话题。

位列IP影视改编潜力榜头名的作品《辞天骄》,就是一部“女强文”。该文的作者天下归元,拥有《扶摇皇后》《凰权》等多部已被改编成剧集的畅销作品。在《辞天骄》里,女主成为了“储君”,在颠覆古代皇权规则的框架下,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男权社会的性别政治和权力关系。

天下归元曾向毒眸提及她对“女强文”的理解。在她看来,目前女频IP的大量开发,是顺应并聚焦着新时代女性的心理需求。在她的小说中,几乎都是自强独立的女主角。“现在的女性相对来说都比较独立,这种自我精神的表达是当前女性作品的明显特质,也是我的小说中一直想表现出来的。我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我所拥有的一切,都应该是自我的、不受任何侵犯的。”

市场与文化传承需要古言IP

除了IP本身在进步之外,古言IP的影视化流程,也逐渐有了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其一是更合理的成本配置。“限薪令”发布后,影视剧制作的成本配比逐渐回归良性,“唯流量论”选角模式的失效,也为在古言剧中极为重要的服化道、后期制作等其他环节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支持。

另外,随着IP评估体系的日臻完善,市场逐渐回归冷静后,“盲目追逐大IP”的故事已经成为历史。除了古言IP的原生热度之外,IP的拓展力、开发力、感知力等指标都纳入评价体系。

更完善的评估体系,既能从各个维度帮助市场筛选最适合开发的内容,同时也向市场呈现了一些趋势。在前述《报告》列出的IP潜力榜单中,古言题材 IP 的影视改编价值潜力最高,在影视改编价值榜单中占比 50%,《辞天骄》《美人羸弱不可欺》《洛九针》《吾家阿囡》等作品均进入榜单。

古言IP的不断创新,以及观众对其的偏爱,都是市场对其充满信心的重要原因。而当其开始承载更多传统价值,其社会价值也开始有了显著提升。

时间回到2015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各大电视台下达规定,要求所有卫视综合频道的黄金时段每月以及年度播出古装剧总集数,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总集数的15%。

事实上,部分古装剧对经典故事的肆意篡改、对史实的夸大和歪曲,再加上剧情同质化和演员天价片酬,诸多发生在古装剧中的问题,都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类型的发展,并导致了上述“限古令”的出台。

而今天,传统文化这一方向,也为古言IP竖立了一个正向标杆,在未来也有机会获得更高层次的价值认可。正如这次代表权威机构的新华·指数报告所言:古装剧由逐量变为重质,传统文化依托优质IP走近大众生活。

而古言剧发展至今,在走了一些弯路之后,已经几乎消化掉了过去存在的问题。开始由逐量变为重质,在尊重和满足受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与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相接轨。在寻到与新时代契合点的过程中,完成了类型的“复苏”。

在获得受众认可的背后,既有着网文、剧集等相关行业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无数创作者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当一种类型能够承担如此重要的社会责任,又能无限贴近大众时,它的未来将拥有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12 条评论)
本站网友 湖南软件职业学校
2分钟前 发表
以《庶女攻略》《君九龄》为代表的古代言情小说
本站网友 犍为房产
3分钟前 发表
其一是更合理的成本配置
本站网友 丽水房产网
16分钟前 发表
不得超过当月和当年黄金时段所有播出剧总集数的15%
本站网友 可利霉素
22分钟前 发表
已经几乎消化掉了过去存在的问题
本站网友 共建和谐校园
4分钟前 发表
而且做了贴合人物性格变化和成长的设计
本站网友 厦门办公室装修
13分钟前 发表
在IP转化上
本站网友 sinaapp
17分钟前 发表
我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本站网友 联邦止咳露
27分钟前 发表
女主成为了“储君”
本站网友 惠阳彩虹城
9分钟前 发表
严屹宽
本站网友 空调病
23分钟前 发表
古装造型仍然是鉴定男明星颜值的重要标准
本站网友 脑病医院
20分钟前 发表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各大电视台下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