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对话《狼烟北平》导演张肖|留些感受给故事之外

2025-01-01 18:01:53日常9
我拨开人,心想:“真好——无论是戏里带给大家的情绪,还是大家对戏剧本身的热情,这份等待就是一种支持和认可”。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事物或老事物的新形态出现,必然会挑战到一部分人的接纳程度,形成争议。 这是张肖第一次导演革命历史题材的正剧,也是原著作者都梁老师想要尝试年轻化的创新。创新就会有压力,但创作者有义务向更多人表达,

我拨开人,心想:“真好——无论是戏里带给大家的情绪,还是大家对戏剧本身的热情,这份等待就是一种支持和认可”。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事物或老事物的新形态出现,必然会挑战到一部分人的接纳程度,形成争议。 这是张肖第一次导演革命历史题材的正剧,也是原著作者都梁老师想要尝试年轻化的创新。创新就会有压力,但创作者有义务向更多人表达,一部舞台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讲故事。

话剧《狼烟北平》改编自 都梁原著同名小说,都梁作品 “家国五部曲”之一,讲述了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前后的时代背景下,日、伪、国、共各方势力角逐,狼烟四起,而不同身份的人物都在以自己的能力和信仰,为国家、革命与生活奔波。没有想象中伟岸的英雄,他们不完美却真实。

以下,是和 导演张肖,在《狼烟北平》北京站演出后,对话实录。

01

和都梁老师的合作契机

大约半年前,我们去拜访了都梁老师。童年时期我们都看过《亮剑》,小说和其中的人物对于我们来说都像神一样的存在。所以第一次见面,我们原本其实有些紧张。但都梁老师非常和蔼可亲。他给我们介绍家里收藏的好玩的小玩意儿,分享他之前写小说的一些趣事,很快让我们感到距离近了许多。

我们聊起想改编《狼烟北平》的想法,都梁先生特别开心。 他说,他不想让《狼烟北平》变成某个特别定式的样子,希望话剧版本能有一些新的可能性,而一个相对年轻的团队可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或者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于是都梁老师选择把这部作品交给我们来做。

02

都梁老师“定式的样子”

都梁老师分享了一个观念我特别认同。 他特别担心创作者会把这部戏排成一个带有「怜悯感」的视角。比如因为文三儿是一个社会底层的车夫,很多人可能会带有一些优越感的角度去怜悯他,这个优越感可能创作者是不自知的,只是会默认觉得劳动人民最可怜。其实说这句话的不是劳动人民,因为劳动人民基本不会花时间去想自己是否可怜,劳动人民想的是我怎么活下去。

所以,在这个观点上,我们跟都梁老师是非常契合的。我们没有把文三儿塑造成一个可歌可泣、特别不容易、特别可怜的劳动人民和底层人士。 我们认为他就是一个「人」,他就是存在于那个年代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可能有很多缺点,有很多不符合我们理想当中英雄的形象,但他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存在了很多年,甚至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身上有时也还会有些相似点。我们要试着去理解、接纳这些不完美,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狼烟北平》。

0

关于《狼烟北平》的人物

这是个 像戏。戏里边儿有国民党特工,有共产党地下党人员,有底层拉车的车夫……他们有时很笨拙,有时搞笑诙谐。 但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去活着。

国民党特工徐金戈,他并不信奉什么科学民主的进步思维,他对革命的理解就是一句古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在他看来,杀敌报国就是最好的报效方式。他跟共产党地下党人罗梦云、方景林是不一样的。罗梦云、方景林他们认为,改变中国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改变人民、改变人们的尊严,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应该有尊严地活下去。这是两个维度的救中国的方法。但徐金戈是被军统利用而不自知的,他在北平假扮修鞋匠,去查一些细枝末节、根本搬不上台面的案子,就像一个被军统遗忘的人,而他又与杨秋萍收获了一份爱情。杨秋萍和他一样,也是选择了一种道路而已,同样也被军统无情地抛弃,但他俩也以他们的方式有尊严地活着,有严肃和可爱的地方。而车夫文三儿就认为只要不玩命怎么都行,难道这就不能是一种有尊严的方式吗?那个年代有很多这样的事,它都有两面性,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我觉得《狼烟北平》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要学会接纳自己。我们中华民族、中国人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坚韧的精神。虽然有时可能像个莽夫,有时英勇无畏,撑起来我们中华延续几千年最核心的精神应该是「坚韧」。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我下一次会继续站起来。这也是《狼烟北平》最核心的东西。

04

和之前作品比较之下的导演风格

有创作机会是特别不容易的,我必须得干我自己认为非常有把握的擅长的事儿。 我得把我最好的技术、对戏的理解力、对情感的捕捉力放在戏里。

它们组合在一起,可能就是你刚才看到的,所谓好像有一些风格统一恒定的东西。

05

《北平狼烟》的音乐设计

我们一直在试图去用创作去影响一些事情——我们认为,可能戏剧最大的能量不是讲故事,或者说它不局限于讲故事。

因为从讲故事的方式来看,文字、影像的发挥空间都要比舞台有优势得多,而戏剧就相对有局限,不可能把一个炸点埋在舞台上,不可能让一架 轰炸机从我们的天空飞过。

所以戏剧只能拼命地去想一些调度,去组织人物场上的画面运动。戏剧工作者能做的更多是靠想象力来存活,想象力让我们试图在舞台上营造一些语汇,一些象征性的东西。这些可能比我们直接告诉你它是一个什么东西更有意思,更有戏剧性。

比如说徐金戈,可能他内心中一想到党国的光辉照耀在他身上的时候,我们就安排了一首复古的爵士音乐,军统领导在那里跳舞,其实是很荒诞的。这就是他认为心中的正义,其实在别人看来是一个很消遣的东西。我们会提炼这样的元素放到戏里。按照逻辑来讲,当时所处的现场不可能存在爵士音乐。 但那种复古爵士能够让我们想到那时比较富足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它跟许金戈形成了反差,形成了一种荒诞和不靠谱的语汇。戏剧是允许这样的,不必深究为什么,它是可以一个人饰很多角的戏剧,甚至可以很多人饰演一个角的戏剧。所以我们的戏剧推广普及工作可能要做得更多一些,不然很多青年创作者不敢去做,因为做出来之后,他不被理解。

06

没有看过原著或者平时很少看戏的观众

理解上是否会有难度

看观众要理解什么。如果要理解故事的话,可能确实会有难度。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情节,提取了很多片段。 但戏剧不是一个只为情节服务的事儿,它是一种情感,是舞台上流动的时间和空间,是舞台上流动的眼神。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该看的东西。比如国外剧目来演出,字幕会呈现在舞台上方或两侧,我们如果外语不太好,就需要一会儿看字幕,一会儿看表演,这是很割裂的。

但很多时候,我们不看字幕不妨碍去看演员的表演和调度,也能理解这个人此时此刻在一种什么状态,这是看戏最应该去感受的。如果只是限于剧情,我们把什么都说出来,就没意思了,那也不是我想做的东西。

07

观看艺术作品,感受最重要

这个戏的灵感其实来源于老电影,我们试图在舞台上还原一个在北平拍摄的老电影,而它的名字恰巧叫《狼烟北平》。大家都认为民国时期上海是电影业的中心,像阮玲玉、胡蝶等各种歌星影星都在上海。其实北平也是有电影业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就是在北平拍的。那时的电影工作者也很文艺。

我们假定是那个年代的人在拍这些人的故事。比如马湘兰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是一位明朝的歌姬,但在我们这个戏里,她就是一个民国的歌唱演员。马湘兰和王稚登的会面也不再是戏曲扮相,而是民国造型,是民国的电影工作者在拍他们。我试图去做这些东西。但从根儿上来讲,如果非要让这样的东西成立,那我得排一个前传。但如果我们试图去把不太明确的东西不要那么看重,我们去追求一些未必看得那么透的东西的美感的话,我觉得这个戏是正好的。

这是我一直特别想说的,因为有些时候导演创作挺无力的,我们肯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我总感觉特别困惑。像《蓟州疑云》《狼烟北平》,我特别想做一些例如用一首歌把几个场景、几个故事漩涡当中的人的某些眼神或某种情愫糅合在一起。但可能是能力和资源配置的限制,导致这种东西不能够特别直接地传达给观众。因为有些观众可能会很在意故事和剧情。当然这个也没错,我也一直在去补足这个事。但其实我之前的戏很多都是在讲故事,我倒觉得我本来是一个挺会讲故事的人,只不过现在想要在讲故事之外,稍微分一些精力出来,做一些美好情感的瞬间。这还在摸索的过程中。 这条路可能很难,但只要我还没有倒下,我还会接着奔着这方向努力。

08

多种「方言」的创作出发点

我理解那时候的北平和现在的北京是一样的,是一个高度融合、高度包容的城市。那时很多很多人为了使命、为了生存、为了经济或者为了活着,从天南海北汇聚到北平。 北平就是一个大熔炉,有满清旗人,也有军官少爷,有外来的商业大亨,也有拉车的车夫。所以,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可以讲着各种口音。

09

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生活

也是真的都觉得自己是在为国家做事

实际上他可能是上流人士或者上层的人的工具,在被利用。这就很荒诞,很讽刺。再比如起初的方景林 (在跟罗梦云见面前),我们一定要把他往那种“警察油子”的方向去做,所以跟罗梦云接触后,发现他其实是把自己做了很好的隐藏。这些都是我们通过排演挖掘出来的。我们认为它可能会很好玩儿。

10

「黑伞」道具的寓意

那个是很直接的表达,我们就想,犬养平斋在北平干了这么多坏事,不能让他活着出去。

原著里边是没有这段描写的,是我们后来加的,大概还是受童年时候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这种炙热的心在作祟,这种炙热让我们觉得在那个年代犯下了罪行的 人就应该接受惩罚。

我认为这种民族情怀和民族气节,这种情愫是驻扎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只是我们平常不看影视剧、不去提起那段历史的时候,它们不会被勾起来。而一旦有一个画面、一个音乐、一声呐喊,马上我们内心里边积累了几十年的历史故事和影视作品的熏陶,一下就会把那种爱国情怀勾起来。

当罗梦云盯着镜头说,“亲人们,原谅我的离去,为了新中国,为了美好明天……”每个中国人都会受不了的。

11

都梁老师作品的感受

第一次联排时他到排练厅来看的。对老爷子来讲,他看我们基本上就像在看孙子辈儿,他说看我们年轻人做年轻人的东西就很开心。他认为我们这个戏应该走出去,面向全国巡演,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了解这本书和那些人的故事。他对这个戏的呈现也很满意。那天我和都梁老师说,演员们知道您来看都特别紧张。 他说,不用紧张,放开了演,这东西特别好,很融洽。

12

作品是不是你理想中

面向当代年轻人的一个正剧的状态

这我不敢说,众口难调。只能说这是我能排的状态,至少我喜欢这个类型的正剧。这个时代的创作者,肯定不会因为什么东西“应该”是什么样而去做什么样的作品。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样子。包括现在短视频自媒体兴起,每个人都在做独特的自己。

有的时候观众朋友会跟我发私信,说导演那个地方是不是调成这样会更好。

我很尊重观众提出的意见,我也会认真地阅读,但如果是我认为不需要做改动的时候,我也会很直接地回复。“因为以前我是藏在幕后的,您想到我很不容易。现在有了微博小红书,您特地到我来沟通这个事情,说明您对戏剧的喜爱和认真。我感谢您的建议。但是就像您勇敢提出质疑一样,我也勇敢地要说,我也要坚持我自己的判断,这个地方我不会改。我尊重您的勇敢,请您也尊重我的勇敢,大家都勇敢地活着。”

-劇終-

现场采访及文稿整理

贝七

落笔于2024年12月,北京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7 条评论)
本站网友 邮箱手机
24分钟前 发表
为了新中国
本站网友 blues
16分钟前 发表
其实说这句话的不是劳动人民
本站网友 增长率计算
22分钟前 发表
如果要理解故事的话
本站网友 碧根果的功效与作用
26分钟前 发表
09 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生活 也是真的都觉得自己是在为国家做事 实际上他可能是上流人士或者上层的人的工具
本站网友 av终结者
11分钟前 发表
这东西特别好
本站网友 李娅
6分钟前 发表
可能确实会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