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李小龙是怎么被打败的,楚原究竟做了什么?

2025-01-24 13:48:32日常3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楚原用一部《七十二家房客》,干净利落地打败了李小龙的《龙争虎斗》,登上了197年香港电影票房榜的榜首。 《七十二家房客》的票房为562万,《龙争虎斗》的票房为21万,差距巨大,楚原赢得毫无悬念,李小龙也毫无脾气。 楚原终于翻身了,在邵氏扬眉吐气。 说到 《七十二家房客》,其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楚原用一部《七十二家房客》,干净利落地打败了李小龙的《龙争虎斗》,登上了197年香港电影票房榜的榜首。

《七十二家房客》的票房为562万,《龙争虎斗》的票房为21万,差距巨大,楚原赢得毫无悬念,李小龙也毫无脾气。

楚原终于翻身了,在邵氏扬眉吐气。

说到 七十二家房客》,其实这部戏都不是楚原的原创,而是翻拍。

并且是 剧本翻拍。剧本都是同一个。只是演技的不同。

而《七十二家房客》的剧本,其实源于上海滑稽剧团的一部滑稽戏。

话说196年初,我党在香港领导电影娱乐工作的廖一原到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室主任 王为一,提出想拍一部现代题材的粤语电影,供海外侨胞观看,这种情况其实不稀奇,之前我们聊过香港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电影就是左派电影公司凤凰影业的 《金鹰》,就是以祖国内蒙古的大好河山为卖点,还有在香港大红大紫,从而引导 李翰祥掀起黄梅调风潮的大陆正版黄梅戏电影 《天仙配》

在那个特殊年代,香港左派电影人制作了相当多这样的电影,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传统的艺术,文化形式和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光中,潜移默化的唤醒香港和东南亚民众对祖国大陆的情感记忆。从而潜移默化的彰显我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

说到左派电影公司,大家都知道的就是“ 长凤新”,也就是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由右派影人 张善琨的长城影业公司即“旧长城”改组而来)、凤凰影业公司和新联影业公司,其中“长城”“凤凰”主要生产国语片,“新联”主打粤语片,自此左派阵营成型。

一般语境中,所谓香港左派电影即特指“长凤新”三家及其于1982年合并成立的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影片。

而银都机构的首任董事长,正是 廖一原

同时,他还长期担任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的会长。

看这个名字很熟悉是不是,楚原父亲 张活游是华南电源工作者联谊会的创始人之一,而这个联谊会,就是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的前身。

(楚原(左)跟父亲张活游(右)的珍贵合照)

所以,你现在知道楚原为什么眼界特别开阔了吧。

楚原在粤语片时期就和长凤新中负责粤语的新联公司多有合作。

而这部196版《七十二家房客》,正是新联旗下的香港鸿图影业公司和珠江电影制片厂合拍的。

在《 政治,艺术抑或商业,1949年以来内地和香港电影的互动与影响》一书中,摘录了王为一接受采访时的回忆:

廖一原来了,他拍了许多部潮剧,主要给海外华侨看,潮剧拍完了,已经没有甚么好选的了,便想拍部故事片,问我有没有材料。我说上海大公剧团在这里演出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是讲上海话的,讲旧社会的。他说可以想法子拍粤语的……廖一原他们也不管国内是否放映,他要拿到国外华侨地区上映。谈下来了,我们这个剧本也自由,爱怎么改就怎么改,而且请了广东戏的好演员去演这部片。我们的电影跟舞合剧的内容有很大分别。舞台剧只写警察三六九在七十二家房客中到处敲竹杠,意义比较小一些;我们的主题则是二房东要住客搬出去,逼迁和反逼迁的斗争。

可以看出,当时的香港左派电影人对于广大人民众的娱乐文化需求还是非常重视的,前文已经科普过香港电影的鄙视链,国语片强于粤语片,粤语片强于厦语片,而所谓“潮剧”,就是潮汕地区流行的戏剧电影,说的是潮汕话,那比厦门话(闽南话)还要冷门。

但是越是冷门的语言,越是广大底层人民众的语言。左派电影人就越要争取,要拍摄。

这就是格局啊。

总之,这部196版获得了成功。当然只是成功,10年后楚原的那部翻拍版那才叫“空前”的成功。

打败李小龙的那种成功!

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基本架构和各种戏剧冲突,早在196版就已经基本上搭建完成了。

那楚原做了什么?才能击败了李小龙呢?

那又为什么说,楚原这部翻拍版的《七十二家房客》,激发了香港人的本土意识呢?

其实,你要是问香港本地人,他们印象更深刻的,可能是还是196的左派版本。

不信你可以看看本系列开篇介绍的那部大作,周星驰的《功夫》。(传送门:

里面有好多镜头都是明目张胆的“致敬”这部老版的《七十二家房客》的。尤其是包租婆首次出场,那个二楼开窗亮相的画面,像素级复刻。

说明在香港人周星驰眼里,还是老版更经典啊!

因为珠江厂的老版,确实将这个上海话原版的滑稽戏进行了深度的粤语化改编,这得益于知名作家黄谷柳的剧本。

而楚原的这部现象级作品,仅仅是进行了一点点“再改编”,真的是一点点,不是亿点点。

这也使得 楚原的197版《七十二家房客》唤醒了当时香港社会的本土意识,但也就只能把自己的这份火爆留在了那个年代。

后人 周星驰追忆的,还是196版。

这份改编,就是方言。

196版的《七十二家房客》是纯粤语的,而且因为是左派制作,能够搜罗很多粤剧团的名家出演,对于纯粤语系的周星驰来说,自然更加亲切。

而楚原版,则更加“熔炉”化,更加具有香港特,里面的人虽然也说粤语,但是却带有方言气息,能够听出这个人的祖籍是山东还是河南,更加符合那个年代香港人的底层众特。

这其中,是有区别的,这种现象具备时代特。

在1949-1976年间,香港地区涌入了大量劳动人口,史称“大逃港”,各式各样的人涌入这个殖民地,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方言,各种各样的劳动技能,也基本上重构了香港底层市民的底。

直到1978年,习先辈主政广东地区之后,因为政策英明,情况才有改善。

那是香港这一时代的独特记忆,那个年代的香港底层也有他的独特之处。

这也拔高了楚原版电影的格局,原来72家房客的意思,是指一栋楼里鱼龙混杂的住着各行各业的人物。据说当时大上海的十里洋场混营生跑生活的一共72个行当,所以叫72家房客。

而楚原版将“地理”这个因素进一步引进了这个剧本,这对当时的香港社会的震撼是巨大的。

因为纯粤语,可以是广东的故事,可以是清远、广州、珠海的故事,你在里面加入一点潮汕口音,也无伤大雅。

但一堆山东、河南、闽南口音的粤语,那就只能是香港的故事,本土化的思想被精准定位。

想想看,《一代宗师》里 赵本山章子怡代表的就是北派拳术流入香港的印迹,伴随的也就是北方话的流入了。像我们熟悉的“湾仔码头”,就是山东人的后裔用山东做法在香港将饺子这一北方食品卖火了。前港首 梁振英祖籍就是山东威海,他的口音里还带有少许的山东口音。

所以,楚原版《七十二家房客》里那种情感的冲击,可想而知。

这也是为啥现在做不到当年这样了,

时代底不一样,爆发的基础没有了。

这次击败李小龙,让邵逸夫高兴的眉飞舞,据说还喝大失态了。

楚原也十分兴奋,毕竟赔了两部武侠片,质量超高却无人问津,这下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根据楚原的自述:

《七十二家房客》之后,我一直拍摄电视改编剧。

当时我迷信电视,但邵逸夫说过一句:“全世界电视的戏,你再拍,从来不卖钱。”可是我不听他的话,我认为会收的,谁知拍一部“扑”一部,拍一部“扑”一部。弄到最后九个月没戏开,拍什么也不成功。

注意,楚原的措辞, 电视改编剧。

其实从197版《七十二家房客》的第一个镜头就能看出端倪,这是 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和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

对,就是TVB。

这里我给你列一条时间线,你品,你细品。

1965年,香港政府招标无线电视广播经营权,邵老板的第二任太太 方逸华提议邵抓住时机,TVB由此成立。

1969年,方逸华跟随邵逸夫到香港,正式进入邵氏兄弟公司。

加入邵氏后,方逸华从小职员开始做起,各个岗位轮遍一年入主采购部,197年后转任制片,逐渐做遍公司的每个环节。

现在,你知道谁是谁的头马,而谁又把谁当使唤了吧。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楚原那段洋洋洒洒的终身成就奖发言,会这么说了吧。

还不止哦,另一个功夫片巨匠,接下来要登场的 刘家良,他去世的时候,他的遗孀翁静晶,在葬礼上更是语出惊人。不过,这个有些跑题了,就不说了,有好事者可以自己去查查。

下一期,我们聊双龙会!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10 条评论)
本站网友 新城市广场电影院
23分钟前 发表
讲旧社会的
本站网友 南京骨科医院
21分钟前 发表
我们这个剧本也自由
本站网友 创意礼品网站
24分钟前 发表
从而潜移默化的彰显我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
本站网友 贵港人事网
28分钟前 发表
早在196版就已经基本上搭建完成了
本站网友 山菊花电视剧
12分钟前 发表
还有在香港大红大紫
本站网友 如皋商务信息网
17分钟前 发表
本土化的思想被精准定位
本站网友 新东方厨师培训学校
3分钟前 发表
他的口音里还带有少许的山东口音
本站网友 左岸春天
9分钟前 发表
当时的香港左派电影人对于广大人民众的娱乐文化需求还是非常重视的
本站网友 欧丽薇兰橄榄油
15分钟前 发表
是讲上海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