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龙、姜大卫究竟是如何闹掰的?
本文作者:李啸天
昨天的行文,写到狄龙、姜大卫结成了CP,成了名满香江的好兄弟,也成为香港媒体的美谈。
不过,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两人的友谊很快就到了经受考验的时候。
先聊一下他们感情交好时候的情况吧。
前文说到《死角》是狄龙与姜大卫正式合作的第一部戏,有人说不对,应该是《独臂刀王》。
这个说法也不算错。
张彻于1967年拍摄了《独臂刀》,一跃成为百万大导,携主演王羽晋升为香港最火的搭档。于是,1969年时,续集《独臂刀王》就被开发了出来。
既然是续集,主演自然还是王羽,讲的也是独臂刀王方刚隐居后重出江湖的故事。此时,狄龙作为邵氏南国演员训练班的学员,正在邵氏片场跑龙套。而此时的姜大卫,则是唐佳、刘家良手下的龙虎武师,也到片场里跑龙套。
于是,《独臂刀王》中,姜大卫和狄龙各跑龙套一名:一个遭敌杀,为吸引王羽出来,尸体还被摆了一个很可爱的姿势,那就是姜大卫;另一个被诱,胸膛中镖数枚,目光恨恨又无限留恋地气绝,那就是狄龙。两个人同一部片中有了交集。
不过,他们只是在电影里有交集,在片场中并无交集,出现在不同的戏份中,同戏不同台。好赖,这也算他们第一次出现在了同一部影片的字幕里。说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其实没有合作。
对了,说到《独臂刀王》,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是有关狄龙的。当时,一直在跑龙套的狄龙,得到了《独臂刀王》的角,眼看能与自己的偶像同台飙戏,狄龙兴奋不已。更让他兴奋的是,他在片中还有一句台词,这更是让他狂喜不已。当时,他住在家里,抱着刚刚出世的外甥女林姗姗,把这句台词念了一千次。结果,牙牙学语中的外甥女居然跟着他学会了这一句。念得多,是因为他的国语不好,狄龙后来回忆这一段,笑着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府人讲官话。林姗姗直到现在都会念那句台词,因为已经深入脑海。”
可见,在饰演《独臂刀王》的时候,狄龙与姜大卫都是很努力的,狄龙努力讲台词,而姜大卫也将死亡死出了花来,这也让张彻记住了他们,决定要予以提拔并重用。后来,他们也没有辜负张彻,双双成为一等一的大明星。
《死角》,正是他们正式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注意,是正式。《独臂刀王》就只能算是一种巧合,属于隔空合作,非正式。
经过《死角》与《保镖》的磨合,狄龙与姜大卫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不过,他们的性格并不相同。
姜大卫看过去风度翩翩带点阴郁,他本人却是谈笑风生。 相反看过去开朗阳光的狄龙,其实沉默寡言,为人也比较木讷,甚至让人感到“闷”。
狄龙年长一岁,性格较为稳重,颇有兄长风范。他的稳重就体现在个“闷”字上,就连约李丽丽来宿舍玩儿,也无关风月,只为一起打木人桩,并谆谆教导曰有益身体健康,可怜的姑娘当场傻掉。
姜大卫则年轻活泼,更喜欢玩乐,而且女朋友众多。对于狄龙的“闷”,姜大卫在《保镖与我》中恨恨地写:“狄龙这家伙真无聊,不知道他活着是干什么的。说演戏不像演戏,说打斗不像打斗,一天到晚四处闲荡,活像个‘四不像’。要气狄龙很简单,就照着这几句唱,准保气得他只知道笑。”这最末一句传神入髓,不仅闷人情态呼之欲出,还带一点作者本人被娇纵的小小得意。
狄龙对于姜大卫的宠爱,无微不至,甚至体现在啰嗦上,据说当年照顾着姜大卫,管着他打架、喝酒、泡妞。被这样照顾的人,是极惹人同情的,因为很容易从此了无生趣。另外,也有些传说中感人至深的小事件,比如狄龙只为姜大卫一个人买宵夜,连张彻都没有份 (张导演的心碎了) ;大雨里把头盔外套都给姜大卫,自己短袖裸头骑在机车前面。年轻人互相啰嗦起来,比老年人还要可怕:姜大卫被这样无微不至地约束过,几年后心智成长,又活学活用地约束着更年轻的傅声,也是不求回馈的苦口婆心。
对于泡妞问题上,姜大卫也大大方方地写出了自己与狄龙的异同:“ 我跟狄龙,有很多共同的爱好,比如,爱赚钱、爱花钱、爱没事打打抱不平(自以为),爱吹牛,爱整人(非恶意),可是唯一有一点不同的,就是交女朋友。狄龙说:交女朋友多麻烦,又花钱,及受气。这点我跟狄龙相反,交女朋友嘛,从一而终,情要专。看我,交的女朋友多好,又替我省钱,又替我出气(听我的废话,唠叨,怨言而不插嘴) 。”
1970年的好时光,作家亦舒笔下也写到了狄龙与姜大卫:“ 姜大卫是很谈笑风生的;他的好朋友狄龙,就与他不同,沉默寡言。我们就说:哪儿来的一双对比。可是谈笑风生与沉默寡言,竟是一对好朋友。有时沉默的那个开机器脚踏车,穿红衣服牛仔裤,姜大卫就搭顺风车在后座,穿蓝衣服牛仔裤。好漂亮的一对呵,看见的人都说。”写得真销魂,也很传神。
张彻谈到年轻时候的姜大卫,也说:“他与狄龙,是相当要好的。狄龙的车子里,有他的照片,没看见吗?两个人很要好,男孩子总是比较重视朋友的,不稀奇。两个人还买同样的车子,只是颜稍差一点而已。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两个人连买车都买同款的车,只是颜稍有不同,可见到了连喜好都一致的地步。
1969年,是狄龙、姜大卫蓄势待发的一年,《死角》与《保镖》为他们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等到1970年,他们毫无意外地爆发了。首当其冲的是《报仇》,其次是鼎鼎大名的《十三太保》。
首先是《报仇》,让年仅2岁的姜大卫一举拿到了第十六届 影展最佳男主角的影帝,此举也让他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位获此荣誉的演员,年纪轻轻的姜大卫由此在华人世界声名鹊起。
凭心而论,身高只有172公分的姜大卫当演员,没有太拿得出手的“硬件”。颜值算不上出众,身材也和硬汉不搭边,用“平平无奇”四个字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也就是与生俱来的少年感和那一双灵动异常的眼睛了。
出入影坛,甚至有尖酸刻薄者忍不住对张彻语出讽刺“姜大卫能红,我从邵氏(九龙)爬到尖沙咀”。
对于张彻来说,在姜大卫之前,他的选角几乎个个都是肌肉健硕的高大猛男,按照剧情发展的“需要”,每部戏都会多多少少有些让女性观众血脉贲张的“名场面”,要么袒胸,要么盘肠,性张力十足。
但是张彻认定了姜大卫,反正身高180的狄龙正好可以负责阳刚健硕的一面。张彻镜头下的姜大卫,青涩难掩,别有一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挟着主角光环,他那略显忧郁的眉宇,配上出乎意料的明媚笑容,男孩和男人的魅力在同一副眼神中揉合绽放,吸魂摄魄的魅力不亚于今天的顶流小鲜肉。没多久,姜大卫就意外地开启了武侠片里的文艺型男之路。
狄龙与姜大卫,一个剑眉星目,阳刚气十足,一个温文尔雅,气质卓绝。一个负责挥拳打斗,一个负责情深如水。 这样的配合,让观众爱不释手。张彻确实了一对绝世CP,打造了香江双子星。
《报仇》的大获成功,连张彻都感到非常解气,他写道:“有一位朋友说:‘如果姜大卫能红,我从邵氏爬到尖沙咀!’(虽然事后没有真爬),所以,《报仇》得奖之后,姜说‘什么仇都报了’。”
《报仇》首先让姜大卫大红大紫起来,也为他赢来了众多粉丝。在这些粉丝之中,有一个女初中生,常把零用钱花在戏票上,在娱乐、京华等戏院子梭巡,买中前座位,对《报仇》喜欢得死去活来,十几年后仍能默背《报仇》的情节。因为太喜欢姜大卫饰演的角关小楼了,以至于她后来写了本小说,也是有关京剧小生的,名字叫《霸王别姬》,还把“关小楼”这个名字借用了过来,只是换了个姓,改叫段小楼。嗯,她就是李碧华。段小楼这个名字经张国荣演过以后,更加有名,电影版《霸王别姬》也是至今华语电影中的天花板。
在《报仇》讲的是京剧武生关玉楼(狄龙)的猝死,弟弟关小楼(姜大卫)觉得哥哥死的蹊跷,实为谋杀。于是,决意为兄报仇。影片里从南方归来为兄报仇的关小楼以黑学生装出场,中间曾换过一身白衬衣黑长裤,然后,在电影进行到75分钟的时候,他穿上了一整套白学生装,从此刻直到剧终,整整二十分钟惨烈血战,观众看到他被击中,被数柄匕首刺入胸腹再拔出,鲜血喷溅如泉的画面用慢动作刻意强调,那几秒钟,关小楼身穿任何其他颜的衣服,都不会有如此触目惊心的效果。最终,这个单薄狠辣的少年摇摇晃晃地站在楼梯上,一身白衣一半染成红,脚边躺着数十具仇人的尸体。白衣溅血的彩对比所呈现的视觉冲击,四十年来让每个看到这一幕的观众,在那一刻都忘记了呼吸。
姜大卫由此得了影帝,也被李碧华刻在了脑海里。而且,不止于此,张彻晚年撰文时依旧不无自得地提到:“……姜大卫在片中穿白学生装,也开了一时风气,连罗维导演的《精武门》,李小龙也穿上了白学生装,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报仇》的影响。”
《报仇》的大获成功,让狄龙、姜大卫的友情第一次受到了考验。
那时候,尚属于他们的上升期。姜大卫的获奖,自然很想与好兄弟分享。年中获奖,等到年末时姜大卫又入选年末银世界的十大影星。起初他很高兴,紧跟着问记者:“狄龙有没有当选?”看对方摇了摇头,他泄气地说,“狄龙又没当选,那我也不要了。”记者无计可施,旁边的金霏来解围,说“大卫,你还抱怨呢,其实狄龙吃亏,这个罪过都在你。姜大卫差一点就从座位上跳起来了,大声问:“怪我?有什么缘因?”
当时金霏与姜大卫在谈恋爱,金霏是懂姜大卫的。金霏的意思,祸起当初。那是1970年夏日,张家班在《十三太保》古洞外景地集体暴晒,大家疲惫不堪,拍戏之余面面相觑,笑也不肯多笑。高温之下,姜大卫戴着皮帽,穿着长统皮靴,正准备攻打长安城。此时,《报仇》在 影展上的喜讯此刻传来:一是张彻的最佳导演,一是姜大卫的影帝。得到消息,张彻客气地“哦”了一声,不行于,继续拍戏;姜大卫理也没多理,直接认定假新闻。在金霏看来,那是姜大卫在托大,他原应该第一时间与自己的好兄弟狄龙分享消息,一起庆祝的,结果自己吞下消息不吱声,像个没事人一样,这样就得罪了兄弟。
这还真是冤枉了姜大卫,那时候他还真的以为是假消息,而且他也没有做好做影帝的准备。对于狄龙,他还是非常惦念的。
姜大卫《1/5影帝》:“ 说起狄龙,我们真是对难兄难弟。从《死角》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俩就一直没分开过。狄龙是我的好搭档,自以为了不起的我,总喜欢教他演戏,而自以为了不起的他,也时常教我演戏。常言道,整瓶不动半瓶摇,其实我们两个都是半瓶子醋乱摇晃。狄龙拍戏一向非常用功而且卖力,这一点,说什么我也不及他。狄龙很肯帮助人,我就是常受他帮助的一个;《报仇》里,我们俩始终没有同场出现过,可是我拍戏的时候,他总到厂里来陪我,精神支援不说,在打斗上有很多小动作,他还给我指点。因《报仇》而使我获奖,很惭愧,总觉得要得奖,应该是我们俩同时得才对。”(《香港影画》第56期,1970年8月)
但不管如何,在姜大卫获奖后的一段时间里,狄龙有意地回避着姜大卫,不再在拍片之余一起各处玩乐,即便见面,人也沉默。姜大卫见这情形,心中明白了几分,他到一个机会质问狄龙,为什么疏远他?狄龙只得照实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他说:“ 你现在已成了影帝,地位跟过去不同,如果像过去一样,人家会以为我是在‘磅’你。所以,我觉得疏远一点好。”姜大卫很难过,他对狄龙说:“我重视我们的友谊,比“影帝”荣衔更重视。”
好在,那时候都年轻,尚不太在意面子,遇到问题一下就能说开。两个人的友谊恢复如初,再次情同手足。前面提到,年长一岁的狄龙,对于姜大卫各种照顾,有种长兄如父的感觉。连弟弟尔冬升都嫉妒地说:“我哥眼里只有狄龙,狄龙眼里也只有我哥。”
不过,实际上姜大卫对狄龙也是各种护短。当时,亦舒是香港一流娱记,也是姜大卫的粉丝,一度对于姜大卫总是赞美,可对狄龙却是挖苦。于是,当亦舒去采访姜大卫的时候,姜大卫直接就不见她。李修贤也是姜大卫的粉丝,他公开骂狄龙“神经病”。于是,姜大卫直接隔空表示,我跟李修贤不熟。
在姜大卫正当红的时候,精明的邵逸夫也计划 趁演员最红的时候,提出续约,姜大卫往见邵老板,只为与狄龙共同进退:续约三年,每年拍四部片,每部片酬十万。狄龙的条件也要一样,否则他宁可不再续约。
好一个“共同进退”,让两人间愉快的合作得以继续:《荡寇志》的饭间,两个人捧着一盒饭喂来喂去;《刺马》的拍摄间息,共骑着一匹马在片场里悠闲地溜达。
也正是《刺马》,让27岁的狄龙于197年也迎来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在张彻执导的这部中他虽然饰演反派马新贻,却一坏成名,演出了这位湘军将领 一开始视道义为底线的人随着功利与欲望的纠缠,一点点地被蛊惑慢慢地堕落成一个阴险毒辣的小人,狄龙因此获得了第1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和第19届亚太电影节优异演技奖。
同为197年,姜大卫也在第19届 影展中夺得“最具性格演员奖”大奖,尽管水准没有狄龙高。但当时他们都处于巅峰时期,在媒体的曝光度一样多。这也是他们友情最高光的时刻。
不过,高光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危机。
有时候,危机来自于外面。很不幸,狄龙、姜大卫遇到了李小龙。
前文讲过,1970年身为邵氏总经理的邹文怀携百万大导罗维、知名制片刘亮华、独臂刀王羽等人叛离,分门别户成立了嘉禾。嘉禾与邵氏打的第一战,是对独臂刀这一IP的争夺。嘉禾带着正牌主演王羽拍摄了一部《盲侠大战独臂刀》,想要将IP国际化。邵氏则一边将嘉禾告上法庭,一边针锋相对地拍了部《新独臂刀》,主演正是狄龙、姜大卫。这一战,整体上嘉禾输了,无论官司还是电影,都输得一塌糊涂,差点让邹文怀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嘉禾与邵氏的第二战,是双方展开的“夺龙大战”,也就是对于李小龙的争夺。那时候,李小龙计划从好莱坞回到香港发展,他先的是邵氏,要价是一万美金一部戏。你想想看,上面狄龙、姜大卫的片酬是十万港元一部,而且他俩是当时香港的最红小生,一个初出茅庐没啥名气的李小龙凭什么能开出一万美金一部戏来?更何况,一万片酬之外,李小龙电影制作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投资在60万以上,还要求自己有剧本修改权,而且片中的动作设计也要自己来。
四大条件一提出,邵逸夫傻了。
邵老板觉得李小龙疯了,自己作为大老板,如果这些条件都答应,那狄龙、姜大卫那边,还有邵氏上上下下那么多人他要怎么交代?
邵逸夫识人无数,当然能够看出李小龙巨大的潜力值,于是他决心给李小龙开出一部戏2000美金的价格。这已经超出狄龙、姜大卫片酬很多很多了,邵老板已经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了。
但是,李小龙不为所动。
于是,嘉禾那边出手了,用一万五的价格与李小龙谈了两部戏的合约。
其实,那时候的李小龙在美国已经入不敷出,生活陷入困顿之中。但还是敢于开口要一万一部戏的片酬。好在,他看到了嘉禾的诚意,于是答应了降价5000,与嘉禾拍了两部戏。这就是1971年的《唐山大兄》与197年的《精武门》。
李小龙出更,谁与争锋?
是以,1970年姜大卫获奖与197年狄龙的获奖,看似风光无限,但是他们刚刚火起来的时候,已经迎头撞上了势头更加生猛的李小龙。
啥叫生不逢时?这就叫。
邵老六邵老板终于不再是老六,在李小龙这里彻底看走了眼。尾大不掉,邵逸夫不敢为李小龙开过大的特例,使得邵氏在辉煌的1970年代错过了李小龙这只巨龙。
而且,邵老板错失良机还不止这一次。等李小龙拍完了《精武门》,与嘉禾的合约期满,再次成为自由身。邵氏与嘉禾再次展开了“夺龙大战”。
邵逸夫这次汲取教训,直接向李小龙开出了200万港元的片酬。什么概念?《精武门》的总票房才44万港元,邵老板一下就开出了一半的规模。口气够大了吧?
邵逸夫知道邹文怀肯定拿不出这么多钱,这次夺龙大战自己必胜。但是,邹文怀鬼点子多啊。比钱比不过,我可以比预期啊。
你李小龙去邵氏,还是只拿片酬,只是打工仔,留在我们嘉禾你可以当老板,我们让你独立成立一家公司,嘉禾投资你,接下来的电影任由你做主,电影投资的钱嘉禾出,你只需要负责干活,负责拍片就行,至于收益,我们只需平分票房就行了。
李小龙一看,嘉禾开出的现金不行,但支票还是够大的。什么意思?还是以《精武门》为例,李小龙拿片酬只要7.5万美金,但是按照邹文怀的新分法,相当于李小龙可以拿到221.5万,还是比邵氏的200万多,而且自己更自由,更有掌控权。
事实上也是如此,李小龙下一部电影《猛龙过江》票房达到了50万港元,成为香港首部突破500万港元的电影。按照与嘉禾谈好的分成,李小龙可以拿到265万,比邵逸夫开出的200万多出不少来,
可以想见,《猛龙过江》与《精武门》同样上映于197年,只 《精武门》的片酬,李小龙就足以甩出狄龙、姜大卫加一起十八条街那么远了。《猛龙过江》的天价收益,更是让狄龙、姜大卫望尘莫及。
人比人,气死人。差别,就是这么大。
邵氏不仅在李小龙问题上,一再夺龙失败,更大的失败在于邵逸夫觉得时代变了,电视剧的时代来临了,电影的时代该结束了。于是,在方逸华的主导下,邵氏逐渐将更多精力放到了TVB上,大力发展电视剧。对于电影的制作,不再那么上心了。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块金字招牌,在嘉禾等竞争对手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外部原因的冲击实在太大了,狄龙、姜大卫怎么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呢?做不到。张彻也做不到。
好在,邵氏看中了李小龙出品慢,你不是一两年才出一部嘛。邵氏可以一年多部的,狄龙、姜大卫的合约就是一年要拍四部。四部加一起,总票房还是能够超过你李小龙的。如此,聊以。
但是,危机感还是存在的。
眼看李小龙拍了《唐山大兄》,又要拍《精武门》。同在圈中,张彻知道《精武门》的编剧是倪匡,于是也来了他。
你不是讲上海滩的故事嘛,那我也来讲,咱们同台竞争。
李小龙的走红,让张彻觉得张家班也需要有一位会真功夫的演员来坐镇。陈观泰作为1969年的东南亚国术比赛冠军,1972年被张彻从自己的龙虎武师堆儿里挖了出来。与李小龙竞争上海滩的故事,主演《马永贞》,甚至当红的姜大卫都要为他做配角。
陈观泰,这位当年五战五胜的冠军,“大圣劈挂门”的传人,在《马永贞》的样片观映会上并不被看好,大家觉得,这位东南亚国术冠军的相貌并不英俊,的确是东南亚了一点。张彻力排众议,强调了陈观泰的质朴气息,为突现他的武艺高强,特别在片尾让主角腹部中斧后仍精神抖擞地大战了十五分钟,全歼敌人后才安然死去。观众受到感召,《马永贞》的票房超过200万。
对于邵氏来说,1972年票房榜前两名都是嘉禾,都是李小龙,但是总榜前十里还是有一半属于邵氏。而且,总票房也以1167万赢过嘉禾的970万。
这其中,张彻有两部,榜单之外尚有《快活林》《英会》等片,都不是亏欠货。
但是,就看这个榜单,危机已经非常明显。李翰祥的风月片盖过了张彻,而且许冠文已经崭露头角,正在蓄势待发之中,马上就该革张彻的命。
外部环境看过来,狄龙、姜大卫还能举世安好吗?
答案,也是不能。
无论多么精致的友谊,在外部的反复冲击之下,都会出现拉胯。
据说,因为消息不太可靠,只能是据说,在狄龙接拍《刺马》时,心中就已经憋了一口气,有种姜大卫太火,自己太差,必须要争口气的缘由,因此才大着胆子了一口气接下了大反派 马新贻。那个时候,作为阳光帅气形象的代表,一般都只能演正面角的,没有特殊情况不会接拍反派。
想想看周润发,年轻时就一直拒绝接拍那种纯粹的坏人,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的《加勒比海盗》,才终于松口饰演了反面角。刘德华也是一样,直到《门徒》,才终于愿意饰演的纯粹的大毒枭。之前《暗战》《无间道》那种都是很有戏的角,不算单纯的一坏到底的纯反派。
说到《刺马》,还有个故事有必要提一下。那是2007年,陈可辛的《投名状》就翻拍于《刺马》,尽管影片中的主人公改名换姓,故事也另起炉灶,与旧版的唯一关联在于,陈可辛恶作剧地将片中三位老巨猾的反派命名为:狄大人、姜大人、陈大人 ,弥补了一系列薪火相传的电影活动中,无论如何也凑不齐的昔日阵容。
“姜大人不在不热闹啊”,《投名状》中的狄大人如是说。陈可辛玩梗也是玩得飞起,只是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法get到其中的含义了。
而早在《刺马》上映时,香港就有小报在传狄龙、姜大卫闹掰了,关系破裂之类。尽管流言不知如何产生的,但好在他们并没有什么隔阂,关系依旧很铁。
下一年,1975年,姜大卫做导演拍摄了《者》,狄龙毫无意外做了男一号,而且为了兄弟的作品,狄龙自毁形象,为了演好片中者的形象,让自己暴瘦15磅,并亲自表演滚台阶等危险动作。他的出演技得到当时观众和行家的肯定和夸赞,似乎也破了二人因戏不和的传言。
往常,在张彻的电影里,狄龙一向袒胸露背,奉献出更多的打斗戏。姜大卫则负责文艺与深情的部分,脱衣的戏份就少了很多。毕竟,戏份互补嘛。姜大卫也很清楚这一点,明白狄龙为自己做出了很多牺牲,因此在《者》里 为狄龙准备了十多套的衣服。
后来狄龙做导演,拍摄《后生》,姜大卫也当仁不让地做了男一号,狄龙也将姜大卫各种的情绪纠葛拍出了新的高度。
两人互帮互助,好像是无论多火都摧毁不掉的好兄弟,就像好莱坞的本·阿弗拉克与马特·达蒙一样,几十年都保持着极佳的友谊。
但实际上,当危机真正来临的时候,狄龙与姜大卫还是没有躲得过去。
就在狄龙执导《后生》的同一年,大导演李翰祥狄龙、姜大卫出演《倾国倾城》,也 是一部描绘慈禧垂帘听政三十年后清宫权力斗争的历史巨铸。李翰祥的地位,自不待言,这部作品是他的心血制作,也是他历史宫帏片权威代表作。
自《倾国倾城》项目一立项,圈内人都知道它的分量, 邵氏旗下大牌明星云集一堂,都想轧一角,借势大火起来。
慈禧太后由 著名演员卢燕饰演。男星方面,狄龙、姜大卫是邵氏当红的双子星,自然被来饰演片中的角。狄龙一向是阳刚气质十足的角,却被李翰祥破格起用饰演窝囊的光绪皇帝,姜大卫饰演的是光绪身边的小太监寇连材。
角分配的问题,结果影响到了狄龙、姜大卫的感情。在这部戏中,姜大卫本是给狄龙配戏的,但是他接到角时却有些闹情绪。大概是姜大卫觉得自己的气质更适合做主角演光绪,结果却要只能演配角,而且还要剃头,就有些不太高兴。
狄龙此时得到了李翰祥两部戏的主演,除了《倾国倾城》,还有续集《瀛台泣血》。姜大卫作为配角就只能演一部,这就使得他更加不高兴了,甚至一度不太想演。
听到好友不演,狄龙自然不高兴:“过去你做主角,我不是替你做配角吗?”
姜大卫也回到:“我没有替你做配角吗?”
虽然有几句言语不合,但是姜大卫还是为了狄龙参演 ,自己的兄弟当然要鼎力相助。
奈何,姜大卫明明只是一个小配角,却在片场飙起了戏,风头却直盖主角狄龙。李翰祥一看姜大卫的表现不错,就连连为他加戏,这就使得整部戏下来,姜大卫彻底压制了狄龙。
狄龙那边,则承受了重压,情到深处,狄龙甚至躲到布景之后痛哭起来: “你知道我们做演员最怕对手强,对手一强,就显得自己弱。”
狄龙为了饰演光绪付出了很多,吃尽苦头,却没有得到回报,心态难免崩溃。不过呢,一部戏的好坏,角的精彩 效果也并非全关乎演技,还跟角本身的讨喜程度有关。像《无间道》里的梁朝伟身为正面角,天然地就比刘德华饰演的黑帮卧底占便宜。《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的个性十足的哪吒,自然也比性格沉稳的敖丙占便宜。
但无论如何,狄龙、姜大卫在《倾国倾城》杀青之后,关系就变淡了,两人的联系也见少。尽管同在一个片场,抬头不见低头见,但两人之间的交流却少了,罅隙不自觉地产生了。
说是“崩了”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仿佛从一夜之间,两人开始拒绝同台,回避同框,再见无言,基本零互动。 全港愕然,这桩悬案,当年不知道累死了多少娱乐记者的脑细胞。
有关他们关系的闹掰,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明白,因为没有明确的事件。
据对狄龙的采访得知,狄龙表明二人的矛盾不是在拍戏产生的。 而是因为在工作中的意见不合,产生矛盾影响感情。狄龙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二人的矛盾就是由这样一个一个的矛盾、误会与摩擦的积累之中,最终分崩离析。
狄龙、姜大卫这对曾经的好兄弟,好的时候有多好,嫌弃的时候就有多嫌弃。 姜大卫性格外向一些,善于表达,却错愕地向媒体表示:我不知道狄龙为什么恨我。狄龙反而像个忧郁小生一样,鲜少提及,最多一句:这是我们之间的事。
至于他们闹掰的原因,根据姜大卫的弟弟尔冬升而言,他说“据我的猜测,是有人旁人挑拨” 。
这就涉及到《瀛台泣血》一事了,出自香港老娱乐记者建笙的日记。
《瀛台泣血》是李翰祥狄龙主演的第二部戏,也是《倾国倾城》的续集,狄龙继续出演光绪,而姜大卫饰演的小太监 寇连材早在第一部里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没有继续出现在续集。在影片 开机前,有人写了一封《倾国倾城》内幕的信,还加了很多不实言论,添油加醋,两边撺掇。
结果,狄龙和姜大卫一看到这封信,便不愿意了。狄龙十分不满,以为姜大卫在拍摄《倾国倾城》时各种针对自己,于是直接宣布以后不与姜大卫合作。
而姜大卫也表示:“和这种人小心眼的人,没什么好深交的,从此分道扬镳吧。”
多年以后,姜大卫面对记者采访, 对于与狄龙的关系,姜大卫抛下三字“道不同”,并罕有地做出回应:
“(我们)没有打架、没有吵架、没有同对方讲什么,什么都没有,(外面说的)都是传言。只是大家慢慢长大之后,大家的看法和想法都不一样,对这一行、对自己、对人等各方面,大家看法不一样了!好难讲可不可惜,大家各行各路而已。有些场合都会见到,见到面不就Hello咯。”
一对好兄弟, 就此相忘于江湖,多年无往来。
到这里,不小心又写多了,而且很多点甚至都没有展开细说呢。
明天,我们继续聊。一起聊聊狄龙究竟是如何出走台湾,然后又回到了香港,并进一步成为楚原手下大将,古龙的御用男主角。
再以后,还有狄龙如何出演了《英雄本》,再次大火了一把。
乃至到了后来,狄龙又是如何因为张彻葬礼的事,被姜大卫破口大骂的。
明天见!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
- 上一篇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狂飙,直逼百亿大关,开场即售空!
截止到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经突破92亿,全球排名26名,这是中国电影人征服世界的一天,从此影史前30的影片,终于有了非好莱坞电影。好莱坞统治全球影视行业100多年了,这个局面终于被打破了,华语电影走向世界已经不是梦想。截稿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含预售)已超92亿元,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24名的 电
- 下一篇
《哪吒2》票房预测160亿!导演饺子至少赚10亿,彻底实现财富自由
导演饺子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经上映的半个月了,票房已经突破95亿了,已经成为国内影史票房第一,按照这个速度,再过一两天,破百亿很轻松。 如果说《哪吒》第一部是为了让导演饺子练手试水,那么《哪吒2》直接让导演饺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演,而且第二部的成绩已经远远超过第一部,这也让导演饺子彻底的实现了财富自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20 条评论) |
本站网友 杭州万象城 | 17分钟前 发表 |
张彻有两部 | |
本站网友 蕲春县房价 | 10分钟前 发表 |
既然是续集 | |
本站网友 没人道 | 6分钟前 发表 |
我们就说:哪儿来的一双对比 | |
本站网友 1公里等于多少km | 28分钟前 发表 |
危机来自于外面 | |
本站网友 蚌埠二手房网 | 23分钟前 发表 |
狄龙努力讲台词 | |
本站网友 青春期的男孩 | 29分钟前 发表 |
姜大卫遇到了李小龙 | |
本站网友 柳州男科医院 | 25分钟前 发表 |
因《报仇》而使我获奖 | |
本站网友 郑州市天然气公司 | 3分钟前 发表 |
对自己 | |
本站网友 沈阳耳鼻喉 | 19分钟前 发表 |
大导演李翰祥狄龙 | |
本站网友 宿迁房价 | 7分钟前 发表 |
在电影进行到75分钟的时候 | |
本站网友 网创电商 | 1秒前 发表 |
强调了陈观泰的质朴气息 | |
本站网友 女兵要求 | 13分钟前 发表 |
观众看到他被击中 | |
本站网友 切开双眼皮 | 9分钟前 发表 |
为了演好片中者的形象 | |
本站网友 最干净的浏览器 | 11分钟前 发表 |
姜大卫作为配角就只能演一部 | |
本站网友 牛皮癣的偏方 | 1分钟前 发表 |
比如狄龙只为姜大卫一个人买宵夜 | |
本站网友 杭州省妇保 | 1秒前 发表 |
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明白 | |
本站网友 保利蔷薇苑 | 4分钟前 发表 |
一个初出茅庐没啥名气的李小龙凭什么能开出一万美金一部戏来?更何况 | |
本站网友 下沙新远影城 | 17分钟前 发表 |
如果这些条件都答应 | |
本站网友 hi193 | 5分钟前 发表 |
都是李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