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张艺兴新片:胜在好哭,弊在生硬

2025-04-21 03:27:19日常14
2025年4月4日刊| 总第926期 看到大银幕上“听障人士”张艺兴带孩子的时候,我反复想到一个网红博主,“恩惜爸爸拼命努力”。 这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很火的一位独臂单亲爸爸,名叫杨素林,因地震失去双手仅剩残臂,靠工地卖盒饭、夜市摆摊卖炒粉、做本地导游,独自带大了6岁女儿恩惜。 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因超负荷体力劳动而肿

2025年4月4日刊| 总第926期

看到大银幕上“听障人士”张艺兴带孩子的时候,我反复想到一个网红博主,“恩惜爸爸拼命努力”。

这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很火的一位独臂单亲爸爸,名叫杨素林,因地震失去双手仅剩残臂,靠工地卖盒饭、夜市摆摊卖炒粉、做本地导游,独自带大了6岁女儿恩惜。

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因超负荷体力劳动而肿胀的半截残臂,还有他望向女儿的眼神:亮晶晶的,满含温柔、珍惜、心疼、希望、满足、亏欠。那是他相依为命的珍宝,他所拥有的全世界。

但在电影《不说话的爱》里,我并没有从“聋人爸爸”张艺兴的脸上看到这种“望向全世界”的眼神。那更不像父亲看爱女的眼神,更像哥哥看可爱的。

张艺兴的表演,就是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形有余而神不足。过于强调对残障的还原,而忽略了故事性。故事性不足、不够深刻时,整部影片就流于平淡了。

01

《不说话的爱》改编自2021年综艺《开拍吧》中,沙漠导演的同名短片。

原短片的故事很简单,聋人夫妻生下了身体健康的女儿木木(杨恩又 饰),但木木直到上学的年纪都拒绝开口说话。而发声的契机,是聋人父亲被诬陷偷手机。

短片的叙事视角是从小孩木木展开的,情绪张力也由木木完成。父母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不想说话,本质上是不想抛弃父母,独自融入“正常人的世界”。

可以说,小女孩木木就是短片的戏眼,这份“不说话的爱”,是女儿对父母的爱。观众对片中聋人处境的心疼,其实是源于木木对残障父母的心疼。因此,原片最催泪的就是杨恩又最后的哭戏。

02

到了电影版里,戏眼变成了聋人爸爸,也就是张艺兴饰演的马达。

故事线扩充了,但仍然十分简单,属于看开头便能猜中结尾的架构:马达独自拉扯木木(李珞桉 饰)长大,又当爹又当妈;黄尧饰演的前妻是“听人”(听力正常人),再婚后想要回木木的抚养权;马达为了证明自己有经济能力留住女儿,一天打好几份工。

这里为了塑造马达作为聋人所经历的苦难,是这样写的:因听不到,误入酒店房间撞见客人隐私;因迟到早退,被老板辞退……

聋人在现实琐事中面临的困境,几乎没有展现。影片不但没有细致呈现社会和制度层面对聋人的系统性歧视,反而设计了一个更极致、更奇观化的语境:

马达筹钱心切,进入了一个利用残障人士的黑心团伙,撞车骗保。

于是,影片有相当一部分时长,变成了忧郁的张艺兴出车祸大赏。

开车镜头是要拍下颌线的,不然怎么看清马达眼中游走在道德边缘的挣扎?

受伤是要拍一下上半身肌肉的,不肉眼看到浑身是伤,怎么体现残障人士所受的苦难?

女儿木木原本也没有语言障碍,后来的“失语症”是因为发生随车事故之后,她认为是自己拖累了马达,选择闭口不言,跟妈妈走;尔后马达蒙受不白之冤,她才又开口。

可以看出,影片想诉说的“不说话的爱”有两方面含义,既指马达对木木永远没办法“说出口”的爱,也指木木为了保护马达而沉默的爱。

0

可为什么最后半小时的爆发戏,感觉还不及原短片的感染力?

前文提到,短片是木木的视角。从木木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就暗示了,作为残障人士的子女,木木所遭遇的日常霸凌。而残障人士子女有一个对照组,是同为残障人士的红(惠英红 饰)的儿子。她的儿子也会说话,可儿子跟她不亲,红处于被健康的成年子女“抛弃”的状态。

因此,无论是父母无声的吵架、父亲被诬陷,看短片时的观众都很自然地代入木木的视角,感受作为残障人士子女的无助、难过、自卑、急迫、崩溃,还有坚强。身体是残缺的,但亲情是完整的。

但在电影里,不仅红与儿子的对照组没了,木木在生活中作为残障人士子女遭遇的困难,也几乎没有展现。上学的戏份蜻蜓点水,反倒成了对叙事的拖累。

这就导致,木木的短暂失语,并没有为观众作好情感铺垫,最后父女双向情感爆发的力度被大大削弱,以致于有刻意煽情的嫌疑。木木的爆发,像是完成聋人父爱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

04

导演沙漠是拍青春题材出身的,成名作是网剧《你好,旧时光》,电影前作是《我要我们在一起》。

从沙漠的视听风格就能看出,这是一位心软的导演。《不说话的爱》也带有很明显的青春片风格,影片关于父女相处的大部分镜头,都是暖调的磨砂质感,像在看温馨的胶片电影。

父女建立情感连接也是细腻的,鲸鱼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鲸鱼靠次声波和超声波与同伴交流,外界是听不到的。以此隐喻马达与木木之间“不说话的爱”:只要你用心发出声音,我就能听到。

最让人心软的一个场景是:木木在班上学了竖笛,要吹给马达听,还没来得及发出“噪音”,只看手势的马达就开始和拍鼓掌。木木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但这份心软放在故事线上,就是保守,舍不得对故事、对人物下狠手,反倒让高潮情节转折处在略微尴尬的境地。

反派女同伙的车里有鲸鱼挂饰,暗示她会是最后助力马达父女的关键之人。果然,马达受胁迫顶包认罪,木木在法庭上一通哭闹,就唤醒了反派同伙未泯的良心,当堂翻供。

残障单亲爸爸为了保护女儿而顶罪的情节,在《7号房的礼物》中也出现过。有心智障碍的父亲被卷入未成年杀人案,屈打成招。他最终含冤而死,不只因爱女心切,是整个社会对特殊人的系统性歧视和人性的阴暗冷漠共同造成的结果。

于是,同样有成年女儿的戏份,《7号房的礼物》里的女儿长大后成为律师,在模拟法庭上为父亲翻案,声泪俱下的控诉直击每个观众的心头。《不说话的爱》里的木木,长大成为漂亮的章若楠,行侠仗义……其实删减也不影响主题表达。

05

《不说话的爱》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请了近0位听力障碍人士参与出演,但他们的存在感,坦白讲,极弱。只在头和尾出现,似乎起到了一个烘托氛围的作用。

正如电影最后一句台词所讲,“怎么才能一眼分辨聋人?当你走进一个地方,聋人会在看见你的第一眼,就对你微笑。”影片中充分展现了听障人士的友好,在送别马达父女时,每一位演员的表情都十分真挚,但观众对他们还是不了解。不够了解,就无法共情。

也就是说,对听障人士生存困境的认知,都要基于马达一个人的故事。

这完全依赖于张艺兴的个人表演。表演但凡有点差池,就会让影片限于平淡,有形而无神。

望着电影最后点兵点将式出现的听障人士,我沉默了。他们的笑容很灿烂,很真挚,但这真的是一部能为他们的生存困境发声的电影吗?

我不确定。

留言与评论(共有 10 条评论)
本站网友 如何除痘印
28分钟前 发表
独自带大了6岁女儿恩惜
本站网友 开后眼角
18分钟前 发表
更奇观化的语境: 马达筹钱心切
本站网友 吴劲松新浪博客
16分钟前 发表
似乎起到了一个烘托氛围的作用
本站网友 深圳家教
25分钟前 发表
在送别马达父女时
本站网友 海南海口二手房
1分钟前 发表
但在电影《不说话的爱》里
本站网友 平安知鸟
4分钟前 发表
每一位演员的表情都十分真挚
本站网友 平度租房
9分钟前 发表
不只因爱女心切
本站网友 给个成人网站
22分钟前 发表
声泪俱下的控诉直击每个观众的心头
本站网友 人体部位图
14分钟前 发表
短片是木木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