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入局四年,大麦“当然有戏”蹚出一条新路

2025-04-21 01:37:19日常4
又逢阳春,各地剧场相继开启演出季。刚满四岁的大麦戏剧内容厂牌“当然有戏”同样忙碌,一边是开年爆款舞台剧《太白金星有点烦》、经典话剧《德龄与慈禧》、 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在全国多地一票难求,一边是沉浸式戏剧《9号秘事》北京上海双城火热驻演,话剧《2:22》继大剧场版本后推出小剧场版本。加之即将要开启第二轮巡演的舞台剧《魔

又逢阳春,各地剧场相继开启演出季。刚满四岁的大麦戏剧内容厂牌“当然有戏”同样忙碌,一边是开年爆款舞台剧《太白金星有点烦》、经典话剧《德龄与慈禧》、 音乐剧《道林格雷的画像》在全国多地一票难求,一边是沉浸式戏剧《9号秘事》北京上海双城火热驻演,话剧《2:22》继大剧场版本后推出小剧场版本。加之即将要开启第二轮巡演的舞台剧《魔幻时刻》,刚刚官宣的话剧《卿卿误我》全国巡演,以及正在紧密筹备中的音乐剧《六个说谎的大学生》等新剧目。显然,经过四年筑基,如今的“当然有戏”已经兑现了成立时的目标:成为戏剧行业的新增量。

一方面,稳定的产能、高质的运营和多元的储备,奠定并不断强化着外界对于“当然有戏”内容能力的感知。尤其是在开创地打造了《9号秘事》、《魔幻时刻》等世界顶级IP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线下演出版本后,厂牌更是获得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认可。

另一方面,随着与奥哲维、李任、张慧等优质创作团队和优秀创作者的合作不断深入,“当然有戏”在戏剧内容的生产模式上也迎来了全新的升级。而这一机制的革新,也将与平台型戏剧厂牌的全链路能力一起,进一步从商业上,提升戏剧生产的效能和确定性。

从内容的增量,到机制的增量, “当然有戏”已然用自己的实践,在戏剧行业蹚开一条新路。

在到了 “我们擅长什么”、“我们要去哪里”等问题的答案后,迈进第五年的“当然有戏”,也正在将目光放在“如何长久地与行业、与观众一起向上生长”这一高阶议题上。

4年14部,解锁戏剧开发的新密码

回顾 “当然有戏”成立以来的内容成绩单,4年14部剧目,是个相当亮眼的表现。这其中还不包括针对同一IP在后续运营中推出的不同版本。

从2021年的《摇滚浮士德》、《杂拌、折罗或沙拉》,到2022年的《弗兰肯斯坦》中文版、《皮囊》、《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单宁》、《现在开市》(金钱世界北京版),从202年的《道林格雷的画像》、《真爱酒馆》、《9号秘事》,到2024年的《2:22》、《魔幻时刻》、《德龄与慈禧》、《杂拌、折罗或沙拉》纪念版、《9号秘事》北京限定版,还有2025年已经亮相的舞台剧《太白金星有点烦》、《2:22》小剧场版……“当然有戏”的作品涵盖话剧、音乐剧、舞台剧、沉浸式戏剧等多种类型,从内容的来源看,主要涉及经典创制、IP改编、原创孵化这几种方式。

《摇滚浮士德》、《弗兰肯斯坦》中文版、《现在开市》(金钱世界北京版)、《德龄与慈禧》、《2:22》、《道林格雷的画像》等都属于对经典剧目的全新演绎,《杂拌、折罗或沙拉》、《单宁》、《真爱酒馆》等则属于原创孵化。至于IP改编,近两年“当然有戏”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对于“IP原创化改编”的探索,更是可圈可点。

如《9号秘事》、《魔幻时刻》等剧目,不仅都是对于原IP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线下呈现,且项目的制作水准、商业运营也受到了充分认可。这些成功案例的输出,进一步提升了“当然有戏”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并加速了厂牌与更多国内外头部IP与顶级创作者的接轨。在这样的正向循环中,“当然有戏”正在通过落地越来越多的头部IP“全球首个线下演出版本”,建构起自己的“IP原创化改编”宇宙。

所谓“IP原创化改编”,与引进现有海外演出或排演海外剧本的中文版本不同,不仅考验着制作方对原IP进行跨媒介开发的能力,对整个项目的市场运作也有着较高要求。

做知名IP改编,优势在于这些IP相比大多数纯原创作品更具知名度,但如何筛选IP、如果跨体裁演绎、如果做好本土化改编、首次原创开发缺乏参考等皆是难点。在“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李婧看来,只要准焦点,一切都能迎刃而解。这个焦点便是紧扣厂牌成立之初便确定的内容准则:当下情感、年轻态度、惊喜体验。

这也是《9号秘事》、《魔幻时刻》、《太白金星有点烦》等剧目能够成功的共通之处。当下情感上,通过当代化演绎与当下观众的世界观及价值观共振,《太白金星有点烦》中的现代职场叙事即是代表;年轻态度上,不论作品底更温情还是更具尖锐批判性,它们传达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内核价值与理想主义精神;惊喜体验,体现为上述作品都在力求带给观众独属于戏剧舞台与现场的视听体验。

比如《魔幻时刻》舞台上出现的“超级变变变”的演绎手法,演员们瞬间组成具有人格化彩的小汽车,视觉效果十足震撼。“这样的方式如果放在影视中,可能大家会觉得过于夸张。但戏剧舞台有这种包容性,戏剧本就是假定性的艺术,它可以容纳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与夸张想象力的结合。”《9号秘事》沉浸式悬念剧场则是将观众体验写入戏剧剧本,将BBC王牌剧集IP转化为让观众亲临其境、体验高能反转故事现场的沉浸式戏剧。正如李婧所言,舞台艺术独一无二的魅力与张力,构成了戏剧在“惊喜体验”上的更高上限。

遵循着这一思路,改编自浅仓秋成同名小说的音乐剧《六个说谎的大学生》和改编自郭德纲长篇单口相声的话剧《卿卿误我》,也都将作为厂牌的全新作品,在今年登上戏剧舞台。据悉,《六个说谎的大学生》还有望延续《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影演联动模式,进行戏剧和电影的联动开发。

可以说,如今的 “当然有戏”已经成功解锁了高度适配于厂牌的内容密码,在为市场增注源源动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将自己修炼为“进阶玩家”。

1+1>2,不断扩大的厂牌“朋友圈”

经过四年的探索和沉淀,“当然有戏”不仅在戏剧类型开发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在内容生产方式上也迈入了新阶段。

过去四年,“当然有戏”持续开拓厂牌“朋友圈”,先后与执导了《杂拌、折罗或沙拉》、《单宁》、《2:22》的张慧导演,执导了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中文版、《魔幻时刻》、《德龄与慈禧》的李任导演,与厂牌共同制作了舞台剧《弗兰肯斯坦》的北京奥哲维文化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李婧向镜象娱乐透露,依托工作室的模式,未来 “当然有戏”与这些优秀创作者、创作主体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之所以采用工作室模式,与厂牌的内容创作逻辑有关。 “不设限”,是“当然有戏”成立至今的显著创作风格。过去四年厂牌的发力足迹遍布话剧、舞台剧、音乐剧、沉浸式戏剧等诸多领域,而今内容生产模式的升级,指向的是厂牌在多赛道内容产业化的决心。此外,当下戏剧市场观众分层趋势加重,李婧也直言鲜少有项目能通吃所有受众,在此背景下,工作室模式既能够让创作者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1+1>2的效果,也可以助力“当然有戏”的作品更精准地触达垂类目标受众。

展开来看,“当然有戏”的三个工作室聚焦点非常清晰,如李任导演的“山后练鞭工作室”将重点关注电影IP改编戏剧作品。将电影语言转化为舞台语言,并融合电影叙事优势一直是电影专业出身的李任导演的强项,这从《魔幻时刻》的电影级舞美、灯光质感,以及丝滑的舞台调度便可见一斑;与奥哲维文化联合成立的“新舞台ew Stage”工作室将更为关注国际经典剧本,紧密合作国际顶级创作者。张慧导演工作室,则将充分发挥张慧导演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深入洞察和细腻表现,以及舞台手段的多样丰富,去进行戏剧作品的开发。

与“老朋友”合作模式纵向深化的同时,“当然有戏”的“朋友圈”也在持续横向拓展。如在《9号秘事》的创作中,原剧编剧及主演里斯·谢尔史密斯与史蒂夫·佩姆伯顿担任剧本监修;在《魔幻时刻》的创作中,“当然有戏”与版权方在方案上充分沟通、配合监修。此外,日前郭德纲亲自指导创立的新戏剧厂牌玺乐剧社,其首部作品《卿卿误我》,亦是与“当然有戏”共同制作。

作为平台型戏剧厂牌,“当然有戏”的全链路商业化运作能力和背靠阿里大文娱的综合性优势,是它能够持续吸引优秀创作者和头部创作团队的关键所在。

据李婧介绍,“当然有戏”的全链路商业化运作能力可贯穿于项目开发与运营的全过程,实现对项目的全方位护航:项目策划阶段,基于大麦的数据能力与厂牌沉淀的制作经验判断市场需求;生产阶段,通过产品化工具、用户调研等方式收集反馈并调整剧本,使其更符合市场口味;项目商业运营策略前置,提前确认每一部作品进入市场的最佳方式、演出城市、剧场规模、宣传方案等。当这些环节如同机器的齿轮一般紧密咬合在一起,“当然有戏”便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内容最终走向市场的确定性。

如今这一链路还在持续完善。前不久,“当然有戏”与阿里大文娱旗下的艺人经纪平台时趣工作室,联合发起厂牌新作《六个说谎的大学生》演员招募。经过简历筛选、线下面试等多轮选拔,共有12位青年演员从900余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入选音乐剧《六个说谎的大学生》剧组。

据了解,在招募中进入到线下面试环节的演员,条件俱佳者不仅将被纳入时趣工作室与“当然有戏”的戏剧人才库,同时也有机会与时趣工作室签约。

“我们希望能够可以把好的演员留在戏剧舞台上,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平台。同时,我们也会联动大文娱的影视资源,让他们可以兼顾其他发展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实现多栖发展。” 李婧表示。

进行戏剧人才的孵化和培养,同样是从产业上游提升内容创作的效能和确定性,为厂牌的长线发展、也为行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此前《9号秘事》《太白金星有点烦》等“当然有戏”剧目的演员中,就不乏由时趣工作室输送的优秀年轻演员。

第五个春天,与行业和观众一起向上生长

当然有戏“成立于一个非常特殊的节点。2020年因 原因,戏剧市场进入剧院停摆、演出取消、增速下滑的低谷期。在海外剧目引进受阻、本土原创IP不足的背景下,大麦入场布局戏剧内容上游,于2021年月0日,正式推出“当然有戏”。厂牌成立时提到了一个关键目标,便是创造市场增量。如今的“当然有戏”已经从内容作品和生产机制等多个层面兑现了这一目标。

成立四年以来,“当然有戏”制作及参制了十余部优质戏剧作品。这些作品持续扩充着“当然有戏”的代表作矩阵,同时也是戏剧行业新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李婧透露,2024年“当然有戏”老项目的持续运营收入首次超过了新项目,足见厂牌已经进入内容生态良性循环的成熟发展阶段。

这离不开“当然有戏”对每一部作品的长线精细化运营。在李婧看来,戏剧作品的生命力在于长线运营。过去四年,“当然有戏”为不同作品制定了不同的长线运营策略,比如作为沉浸式悬念剧场《9号秘事》更适合在上海与北京两大城市进行长期驻演;《2:22》最开始是在大剧场与观众见面,但作品中蕴含的浓烈情感冲突与惊悚元素其实也非常适合于小空间演绎,因此今年厂牌也特别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出品、制作了《2:22》小剧场版。

值得一提的还有口碑黑马《杂拌、折罗或沙拉》,这是“当然有戏”的首部自制话剧,也是张慧导演与厂牌合作的首部作品。在此之后,才有了《单宁》《2:22》作为双方“三部曲”合作的后两部剧目问世。

去年年底,“当然有戏”基于这部作品推出了《杂拌、折罗或沙拉》纪念版,作为剧目诞生三周年的特别版本。也是通过这部作品,蒋奇明再度回归戏剧这一他“熟悉的家”。遥想三年多之前,他还并未因《边水往事》《漫长的季节》等剧集,如今日般被大众所熟知。但彼时,已经开始有观众更早一步通过戏剧舞台看到他。不仅如此,凭借《杂拌、折罗或沙拉》中的阿齐一角,蒋奇明也拿下了2022年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男配角,以及202年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男演员的荣誉。

除了与整个行业、与创作者、与演员共同经历种种起伏,见证彼此的成长。过去四年,“当然有戏”也在通过丰富用户触达、提升观众体验等方式来吸引年轻观众入场、培养观众观演 惯,从而为整个戏剧行业挖 新增量。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当然有戏”出品及联合主办的“非常林奕华舞台映画”及“林奕华同学会”分享活动亮相北京保利剧院。这场集合了戏剧放映、创作分享的文艺盛宴,通过呈现创作的纯真与魅力,让数千名观众如沐春风,也将更多人与戏剧的距离拉近。

此外,作为带着互联网基因的平台型厂牌,“当然有戏”也在通过戏剧推广方式的迭代与消费生态的升级撬动更多年轻观众入场,助力戏剧在年轻体中的破圈。此前《道林格雷的画像》与盒马联合推出的主题鲜花就相当出圈,《杂拌、折罗或沙拉》、《9号秘事》、《太白金星有点烦》等剧目也都推出了颇受当下年轻人关注的周边。

时间如白驹过隙,“当然有戏”的成立仿佛就在昨日,当时它仍是戏剧行业的“新手玩家”,但如今它已经成为豆瓣、小红书等社媒上戏剧观众感知度最高的内容厂牌之一。过去四年,厂牌坚定践行着“与合作伙伴携手为戏剧内容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做观众想看的剧目,推出时代需要的作品”这一最初的宣言。而今,站在第五个春天,它仍在一如既往地与行业、与观众一起向上生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8 条评论)
本站网友 泉州男科医院
21分钟前 发表
还有2025年已经亮相的舞台剧《太白金星有点烦》
本站网友 阿卡随心手艺
9分钟前 发表
也可以助力“当然有戏”的作品更精准地触达垂类目标受众
本站网友 价值网
8分钟前 发表
在李婧看来
本站网友 化妆水的作用
22分钟前 发表
在“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李婧看来
本站网友 一根玉米的热量
28分钟前 发表
经过简历筛选
本站网友 刻录工具
14分钟前 发表
在内容生产方式上也迈入了新阶段
本站网友 有机奶
0秒前 发表
如今日般被大众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