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喜剧综艺需要怎样的评委?

2025-04-22 00:13:59日常111
喜剧综艺需要怎样的评委? 原标题:喜剧综艺需要怎样的评委? 8月底,《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如约而至。 但让冷眼未曾料到的是,第五季《脱口秀大会》刚开播就陷入了争议。 实际上,节目第五季的内容输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但部分选手的爆冷出局,让观众开始对“领笑员”提出了质疑。 “忘记拍灯”的周迅和“拍别人的

喜剧综艺需要怎样的评委?

原标题:喜剧综艺需要怎样的评委?

8月底,《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如约而至。

但让冷眼未曾料到的是,第五季《脱口秀大会》刚开播就陷入了争议。

实际上,节目第五季的内容输出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但部分选手的爆冷出局,让观众开始对“领笑员”提出了质疑。

“忘记拍灯”的周迅和“拍别人的灯”的那英,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

提及竞演类节目,我们常常会将关注点聚焦于选手与舞台的呈现之上,很容易忽略“评审”这一角的重要性。

这一次,借着观众们对于《脱口秀大会》领笑员的热议,也赶上同期另一档S+级喜剧网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正在热播,冷眼想正好以此为契机,以两档节目为例,聊一聊喜剧类网综评委的选择与考量。

喜剧竞演类综艺需要怎样的评审?

喜剧竞演类综艺需要怎样的评审,撇开赛制,聚焦于“人”本身,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专业性,二是综艺感,三是同理心

对任何一档比赛来说,评审的专业性都是重中之重。一方面,他们几乎掌握着选手们的“生杀大权”,而另一方面,他们的选择与评价也会潜移默化地左右观众们对选手的判断。

因此,他们能否能合理使用手中的权利,理应受到观众们的严格监督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专业评审的判断标准就一定要符合观众们的偏好。相反,评审专业度的重要性时常是在评委与观众喜好相左时才得以体现

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有一个让冷眼印象深刻的段落。

在第一季第一期,由“三狗组合”带来的表演《三狗直播间》引发了评审们的讨论。

节目中,三狗组合“洒狗血”的表演风格将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甚至让马东笑出了眼泪。但在最终投票环节,于和伟和徐峥却并没有给分。

对于自己的选择,于和伟从学院派的角度作出了解释。在他看来,通过“洒狗血”的方式制造出的笑点的确直接有效,但如果能回到正规的喜剧逻辑,可能会让整个舞台完成得更加漂亮。同样没给分的徐峥则认为是导播模式成全了这一段表演,他期待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观众喜欢的表演没能得到评审们的认可实属遗憾,但足够专业的评析也为观众带来了对喜剧更加全面与严谨的认知。相较于单纯的“去”与“留”,辩证的思考是一档竞演节目更应该拥有的厚度。

第二点是评审的综艺感。

喜剧综艺,喜剧只是形式和内容,落脚点仍然是综艺。嘉宾要有综艺感才能制造节目效果。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评审本就是“喜剧人”出身,幽默信手拈来。

徐峥自黑秃头,黄渤的情商满分,于和伟有反差萌,李诞接梗快,马东擅长“搞事情”,第二季加入的那英心直口快、大大咧咧。

综艺感的核心是松弛,评审团正好是“熟人局”,黄渤和徐峥是老搭档,那英和黄渤是老朋友,马东和李诞多次合作节目,熟人之间的聊天氛围和化学反应,几乎不会让节目冷场。

观众对明星的窥私欲决定了明星评审一定要“有梗”且“敢说”,那英提醒于和伟“记得交税”,黄渤生动模仿王宝强,李诞的“离婚梗”,都成为了《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高潮。

最后一点,也是冷眼最关注的一点,评审的“同理心”。

喜剧是底层叙事的艺术。

评审具备同理心,才能和弱势体共情,理解喜剧文本的精神内涵。

弱势体的“弱”来自方方面面,性别、年龄、外貌、社会资源等等。

在《脱口秀大会》中,何广智的标签是“穷”且“单身”,徐志胜的标签是“丑”且“盲”,杨笠代表在两性关系中处于劣势的女性。

而在选手们与领笑员的互动中,当Rock聊到自己的容貌焦虑,领笑员鲁豫会站在容貌焦虑更严重的女性体的角度看问题,直指问题的核心所在,凸显为弱势体发声的社会责任感。

在《脱口秀大会5》最新一期中,何广智聊到经济窘迫时因为一根雪糕丢失的面子,点评环节,刘震云引用古文《卖炭翁》来形容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再和广智的段子进行对比。大张伟直接分享了切身体会,说自己以前两百多块钱过半个月,因此特别能理解广智的感受,这就是同理心。

以上谈到的专业性、综艺感、同理心这三点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加分项,比如一定的知识积累、清晰的表达能力,评审要告诉观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讨论的,引导观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评委,不只是嘉宾

对喜剧综艺来说,评委到底是什么角?

在《脱口秀大会》当中,节目组对领笑员的定位是嘉宾,领笑员也认为自己只是来做客的,录一两期就走,无需承担任何压力。

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很容易导致领笑员无法履行好评委的职责。

罗永浩对《脱口秀大会5》的点评中就曾写到:“领笑员”这个名字太容易误导节目嘉宾了,让人们意识不到这个工作的严肃性。

图片来源于罗永浩微博@交个朋友直播间

一旦用“评委”的标准来审视“领笑员”,就会发现配得上这个位置的人不多,能够被观众记住的少之又少。

合格的评审,在喜剧综艺中拥有多重角和多重任务。

首先,他们是明星,自带粉丝,尤其是热度高、有话题度的艺人,可以提升节目的收视率。

比如张雨绮前脚参加《乘风破浪的》,后脚出现在《脱口秀大会》,张雨绮延续自己大大咧咧的虎妞人设,将前者的热度无缝“输送”给后者。

此外,明星坐在那就是嘉宾了,但合格的评委,不能只是嘉宾,还要承担更多责任。

首先,评委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他们要输出多元观点和角度,丰富节目内容。

在《脱口秀大会》中,宁静在点评杨笠的表演时,提出了一个经典问题“脱口秀一定要好笑吗?”

杨笠的段子时常不是“生理好笑”的类型,但文本高级,这算不算好的脱口秀表演?

脱口秀的标准看似简单,却从未在节目中公开讨论过,大家都默认只要段子好笑就行了,宁静的提问给在场的专业人士和观众的“惯性思维”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另外,评委还要兼任主持人的工作

主持人对综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他们在一轮又一轮的表演中间承上启下,把控大局,不断制造话题和看点,适时活跃气氛,在场面尴尬时帮忙解围。

这就是为什么在《脱口秀大会》中很多主持人作为领笑员时会收获观众好评,因为他们擅长和选手互动,提出问题,主导谈话。

最后,冷眼想着重强调的是,或许对于一场比赛来说,标准很简单,公平公正,评审够专业就行。但在一档节目中,评委的存在则构成着整个节目的价值导向

节目的价值导向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

其一,价值导向体现在节目组对评委的选择上。

《脱口秀大会》不仅邀请明星艺人,邀请罗永浩、杨天真等创业者,最新一期还邀请了何同学这样的科技类博主,多元的“领笑员组合”成为节目组多元价值导向的一部分。

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素描喜剧,相对脱口秀来说更“小众”,节目组选取的评委则更”学院派“,强调着鉴赏喜剧也是有门槛的,节目要选拔的是“业内人”认可的喜剧人才。

其二,价值导向体现在评审对选手的选择上。

在《脱口秀大会》中,比起专业的脱口秀演员,领笑员们明显给予了“跨界选手”更多的支持与鼓励,且热衷于扶持新人,打破喜剧的“次元壁”,容纳多元视角和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部分领笑员偏爱讽刺意味强、对现实批判力度大的文本,比如罗永浩欣赏的颜怡颜悦和杨笠都擅长从女性视角批判不平等现象。这也侧面体现了,节目的野心除了娱乐大众外,也希望能在公共议题上引发有价值的讨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评审更注重剧作结构、表演、形式等方面,依然强调专业性。而且评审给分比较谨慎,会将不同的表演进行对比,反思自己是不是给错了,无论在什么节目中,这种行为都很圈粉,因为这代表了节目组对比赛的认真,对选手的公平,对观众的尊重。

评委的多种角和多重任务,决定了他们不只是嘉宾和看客,而是节目的灵魂人物,评委的个人表现影响着节目的整体口碑。

喜剧综艺的评委,绝不是一个人人都能干的活,这个位置看似门槛不高,但是想做得好,标准不低,压力也不比台上的选手小。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12 条评论)
本站网友 鹅蛋的营养
19分钟前 发表
对现实批判力度大的文本
本站网友 江苏开元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4分钟前 发表
但部分选手的爆冷出局
本站网友 灰色按钮克星
23分钟前 发表
强调着鉴赏喜剧也是有门槛的
本站网友 sponge
6分钟前 发表
几乎不会让节目冷场
本站网友 首都机场免税店
10分钟前 发表
大家都默认只要段子好笑就行了
本站网友 畅悦居
9分钟前 发表
在第一季第一期
本站网友 用友软件购买
22分钟前 发表
会将不同的表演进行对比
本站网友 武汉洪山区租房
3分钟前 发表
绝不是一个人人都能干的活
本站网友 如何辨别真假鸡蛋
11分钟前 发表
还要承担更多责任
本站网友 本田报价
23分钟前 发表
几乎不会让节目冷场
本站网友 新生儿惊厥
26分钟前 发表
图片来源于罗永浩微博@交个朋友直播间 一旦用“评委”的标准来审视“领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