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编辑部在看啥?

2025-02-04 11:53:22日常86
编辑部在看啥? 原标题:编辑部在看啥? 前言: 「编辑部在看啥」全新改版上线啦~你是否因综艺太多,不知如何选择而苦恼?不用慌,编辑部“综艺单元”正式来袭,看看本周编辑们在看啥? 观察类 《相遇的夏天》(原《我们恋爱吧》)又名恋爱版《三个院子》。 节目延续了该系列的众多特征。一是“抓马”的素人

编辑部在看啥?

原标题:编辑部在看啥?

前言:

「编辑部在看啥」全新改版上线啦~你是否因综艺太多,不知如何选择而苦恼?不用慌,编辑部“综艺单元”正式来袭,看看本周编辑们在看啥?

观察类

《相遇的夏天》(原《我们恋爱吧》)又名恋爱版《三个院子》。

节目延续了该系列的众多特征。一是“抓马”的素人和被网友“嫌弃”的男嘉宾。比如本季王裕霖堪称一绝,早期用一句句“迷惑”发言给女嘉宾、观察团和用户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恋综男嘉宾对女嘉宾说的话:“你好坏”“你汗毛好重”“你为什么要给我写信”……好在王裕霖后续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为自己扳回一城。

二是善于利用建筑去架构故事。第二季可以窥见其他房间的回字形屋顶,第三季让嘉宾在送信时身影交错的上下层楼梯,都增加了内容的戏剧性。

到了《相遇的夏天》,制作组让建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首期节目,男女嘉宾就作为邻居分别入住三个院子,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关系绑定。男四到来之后,节目开启了“室友大轮换”,新的篇章就此展开。

就像姜振宇在节目中说的那样:“他们面对的已经不是纯粹的公平竞争了,还要克服那些早期建立起来的同院优势。”我看节目的时候差点因为男嘉宾选择不换院子而心梗,好在最后这“老6”还是开窍了,没有白费节目组的用心。

三是打通前后期的创作方式。从单期的标题开始引人遐想,“似是故人来”“神魂颠倒”“忽近又忽远”,都是当期内容的萃取物。到每期结尾,“百万剪辑师”用大量混剪镜头呈现出电影质感。

四是真情实感的演播室嘉宾。柳岩秉持“不心动”的坚定立场,欧阳娜娜、曾舜曦因为“边界感”拍案而起、掐人中,杨迪对“杨戈接菜”画面的再现与解读,再加上汪聪对整体流程节奏的把控、姜振宇的专业输出,个体优势明显的同时整体气氛又非常欢乐。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观众对于艺人是不是“端着”越发敏感,代入感和共情力真的很重要。

最后回到我个人对恋综的一个评判标准,如果在投票时出现全票男或者全票女,就说明节目成功了一半,《相遇的夏天》做到了。

爱奇艺《做家务的男人》已经走到了第四季,和所有综代一样,节目尝试做出一些新的改变。不过,这档节目的改变更大一些。

《做家务的男人》在原有的演播室观察+居家生活真人秀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加入了“家务学院”的概念。嘉宾们在家务学院中接受集体培训,系统进修家务课程,轮岗值日、共享生活,严格服从统一的规章制度,通过同学式的相处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人际关系。

如果节目仅呈现教学的状态,很容易让嘉宾和观众对家务产生某种“任务感”而非创造一个享受家务的环境,因此,节目还增加了日常考核、家长会、暑假等设计,以此呈现嘉宾与家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改变。随着暑假的结束,这档节目也将在后期回归到家务学院的场景之中。相信通过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沉淀后的状态与初入学院时的样子进行对比,将会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反差感。

当然,家务不仅仅是一两个人的事情,而关乎家庭的幸福和谐。观众能够通过节目中的互动场景,反观自己的亲子关系、伴侣关系、婆媳关系,从而真正地由不做家务变成热爱家务,再到愿意主动改善家庭生活,享受家庭的温暖,这才是这档节目最大的意义。

喜剧类

“我的快乐回来了!”这是许多观众在看过《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后发出的感叹。

其实近年来从影视剧到综艺,系列作品时常会有口碑不如前作的情况出现,观众很容易对同质化的内容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失去观看的兴趣和欲望。但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却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固有印象,不管是弹幕还是评论,认可“这一季比上一季更好看”的言论频频出现。

《排练疯云》《黑夜里的脆弱》和《再见》是我最喜欢的三个作品,《排练疯云》开始看着平平无奇,胜在后来唱跳rap的热闹;《黑夜里的脆弱》极其考验表演功底,在灯光的明暗转换下,表现出了打工人的脆弱与坚强;《再见》刚开始看着觉得有点尬,越品越觉得是内味,分手后女生强装洒脱的状态相当真实,就是得分不高有点可惜。

除了上一季出现过的即兴、Sketch(素描喜剧),Black out(黑场剧)、独角戏等人们所不熟悉的新喜剧形式也在这一季中惊喜亮相。你以为的击剑其实是核酸互测,你以为的游泳实则是地铁出站,这种短时间内的预期转变更容易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喜感。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豆瓣开分8.8,是本年度当之无愧的高分喜剧综艺,在各大晚会中的小品节目纷纷呈现出说教有余、喜感不足现象的当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仍旧将逗笑观众放在首位,并且从贴近现实生活的视角出发,在带给人们开心与笑意的同时,也令人从中有所感悟和共鸣。

前两年《脱口秀大会》更新,营销号搬运比谁都快,段子金句火速出圈。今年多了点操作,网友开始到处问,到底完整版是什么?播出删掉了什么?赛制越来越离谱,表演环节越来越短,有一种张大了嘴等着吃大餐,结果半场都在吃空气的感觉。

最新一期杨笠在台上讲父亲去世的事情,讲到被村民围观的葬礼,讲到哭不出来的弟弟。我们不太习惯于直接谈论生死,尤其是死亡。但就像大张伟说的,我们需要一些力量去化解、去面对死亡和伴随它而来的痛苦、悲伤。看节目的时候很喜欢杨笠这段表演,她在生死的讨论之外,依然输出了有力量的对现实的一些讽刺。意料之中的是,争议随之而来。看到最典的一个评价是有网友发了截屏夸赞杨笠,有另一个网友回复说,我都是跳着看的,没看到这段,也不觉得杨笠讲得多好。看到这条评论的时候直接脑子里闪过杨笠之前的段子:部分网友就是,虽然我一天都没说过脱口秀,但我就是懂。

如果仅仅作为一场比赛,在这个赛制里去赢,要研究在5分钟之内如何不断炸场。当一个套路被摸索出来可行并被某些演员不断使用时,这种取巧很难不让观众感觉乏味且失望。文本型或者表演型,都只是输出的方式,核心依旧是对于生活的观察和挖掘。邱瑞讲拼多多三块九包邮还防滑的拖鞋,何广智讲从客厅到阳台8米已经悲伤不起来,他们一直在讲“穷”这个主题,但在不断输出对生活动态变化的感受,那种源自现实的细微的情绪和心理,是能够打动观众的。

呼兰在某采访中说:“我讨论很多话题,是因为我也身处其中,有很强的感受,比如‘内卷’、中年危机、输赢等。我的境遇甚至并不比大家要好。不用嘲笑的姿态去讨论,我相信观众也能够感受到你的用意。”去年庞博讲蔬菜盲盒,大家都觉得是个段子。今年段子照进现实了,甚至能不能买到蔬菜盲盒都得靠运气。这又对上了呼兰的段子,买不到菜,只能买股票。杨笠在台上说的,“我就是好奇,喜剧和这个舞台,到底能承载的线在哪里。”作为观众希望它不会止步于此。

文化类

提到乡村,你会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黄土路”“干农活儿”“落后”等词语在我的脑海里接踵而出,但看到央视这档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的文旅探访节目后,我才意识到:是我“土”了。精细规划的水泥地、宽敞明亮的独栋别墅,还有贯穿整个村子的“小火车”,如果不是路边的大片农田和宗祠,我还以为是来到了哪个旅游景区。

经过几年的规划和发展,中国乡村的整体风貌与印象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小,部分村落要考虑的问题甚至不是所谓的“脱贫”,而是如何“富上加富”。位于浙江安吉鲁家村的方大爷家,依靠土地流转、进厂上班等四种收入来源,年收入达到15万元;而位于江苏礼诗圩村的金大,也同样凭借多种收入方式,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农家乐”“共享经济”等模式在这些村落里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而这些模式得以落地的原因除了政府推动之外,还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先进的思想、愿意接受和尝试新事物的态度,让除了“种地”之外的经济模式能够在这些村落里生根发芽,而乡村的振兴也吸引了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安徽西递村黄大爷的儿子,为了帮助村子和家庭致富,从杭州的房地产行业回到家里,用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创办了村里第一家民宿;本来从事电商的施珺也在城市生活的压力下,来到乡村,搞起了乡村文化开发。可以说,中国乡村建设能有现在这样突飞猛进的进步,这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们,功不可没。

除了经济,《山水间的家》还为我们展示了这些村落中遗存的历史文化。从石堰坪村每三年就要养护、修复一次的土家吊脚楼,到西递村的徽派建筑、木雕技法和沿袭至今的“打更”传统,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建筑和非遗项目在如今是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

总体来说,《山水间的家》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面貌,让更多长期身处城市喧嚣,不问乡野的人能看到如今乡村的变化发展,也让更多会到搭载上快速发展的列车的村民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和快乐。

这是一档由央视总台打造的文化类节目,在每期90分钟的时长里,会呈现4—5幅名画,包括开卷、入卷、品卷、合卷四个环节。节目中所邀请的开卷人既包括学术界,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以及和文艺界人士,如李光复、郎朗、许嵩、谭维维等等。

这档节目吸引我的主要有三点,首先精美的舞台道服化。作为一部以讲述古代诗画艺术故事为主题的文化类节目,这档节目借用高科技手段打造了不少“人在画中游”的场景,演员无论是服装道具还是台词都十分具有古风古韵。如在介绍《溪山行旅图》时,李光复饰演的“山间行者”与朱凤伟、巩中辉饰演的“驮队商旅”不仅深还原了画中人物的装饰及状态,还利用颇具创造性的舞美编排,让三人相遇,将画面内容延展开来,非常具有审美趣味。

其次,这档节目还起到了传递古代文人墨客精神气质的作用。比如节目中有选取王维的《墨梅图》郑板桥的《竹石图》徐渭的《杂花图》等画作,从画作中可以表达出古代知识分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韧顽强等美好品质。如在古代一种画家多以“梅兰竹菊”作为描绘对象的时候,徐渭在《杂花图》对于不起眼的杂花野草的描绘,体现出他一种“等量齐观”的自然观念。

再次,这档节目还起到了传播美学知识,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每一集画作展示后,都有专业学者对画作的笔法、意蕴以及这部画作在绘画史上地位的阐释,观看节目,让我这个“外行”人对于中国水墨画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了解,同时,在看的过程中也会对中国悠久、深厚的文化产生浓浓的文化自信。这样一部制作精良、审美高级的文化类节目非常适合个安静的下午观看。

解密类

在“原始主创团队”分崩离析、固定嘉宾注定变动等一系列不利情况下,《密室大逃脱4》收获了7.8的豆瓣评分,是四季以来的最高分。

成员搭配的恰到好处,是《密逃4》好看的关键之一。固定成员方面,杨幂、黄明昊是毫无疑问的脑力担当,体力担当张国伟以及搞笑担当大张伟,也发挥了他们各自的优势。而在邓伦无法加入之后,彭昱畅、王鹤棣、张若昀等飞行嘉宾的加入,填补了以往节目中“胆小鬼”玩家的角,尤其是彭昱畅一路“跪”上了热搜,还是给人不少的惊喜。

各种不同风格、重重机关、谜题设计的密室,也是《密逃4》吸引人的“法宝”之一。节目中密室的风格各异,比如《剧院诡影》走得是古堡剧院风,《天使学园》则选择了“校园风”,《数字游戏》则是首个淘汰制密室,团成员们要开始惊险的生存战。

而在机关设计上,《古宅惊魂》解锁了墓穴通道、墓室前厅、主墓室等场景,将机关重重的墓室展现在大家面前;《天使学院》中有需要根据一个字母在两个单词中出现顺序到的密码;《数字游戏》的收发室密室中,复杂的字母方格更让玩家陷入了规律的难题……这些机关和谜题,或非常烧脑,或考验体力和勇气,看点十足。

并且不难看出,在“逃脱+推理”的难度不断升级的同时,《密逃4》也把不少现实主题注入到奇妙的剧情之中,无论是嘉宾在剧情中演绎的百味人生,还是在密室中惊慌失措,对观众而言都是现实中的一味不错的解压良药。

— THE ED —

作者 | 影视产业观察编辑部

主编 | 彭侃

排版 | 夕颜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18 条评论)
本站网友 馅老满
4分钟前 发表
其次
本站网友 陶然花园酒店
13分钟前 发表
让我这个“外行”人对于中国水墨画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了解
本站网友 南京苏宁睿城
20分钟前 发表
轮岗值日
本站网友 时代经贸
30分钟前 发表
家长会
本站网友 苹果6s64g多少钱
11分钟前 发表
严格服从统一的规章制度
本站网友 jumei
12分钟前 发表
比如《剧院诡影》走得是古堡剧院风
本站网友 风起萍末
8分钟前 发表
依靠土地流转
本站网友 eosinfo
11分钟前 发表
新的篇章就此展开
本站网友 王跃峰
14分钟前 发表
深厚的文化产生浓浓的文化自信
本站网友 明日油价
29分钟前 发表
我都是跳着看的
本站网友 论人言可畏
27分钟前 发表
今年段子照进现实了
本站网友 南宁婚介
15分钟前 发表
这档节目的改变更大一些
本站网友 怎么样减轻痛经
4分钟前 发表
尤其是彭昱畅一路“跪”上了热搜
本站网友 山东省科技厅网站
26分钟前 发表
曾舜曦因为“边界感”拍案而起
本站网友 装修风格选择
14分钟前 发表
还利用颇具创造性的舞美编排
本站网友 李佳明
6分钟前 发表
Sketch(素描喜剧)
本站网友 气胸手术
26分钟前 发表
我的境遇甚至并不比大家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