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这部TVB剧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2025-02-04 15:58:47日常80
这部TVB剧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原标题:这部TVB剧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现在很多TVB剧也是谜一样的风评,像前阵子大阵仗宣传的《美丽战场》,大家一边吐槽一边追,追到结局发现……没头没尾,傻眼了。 反而是另一部不太主打俊男美女主角的《上车家族》,意外成为爆款剧。剧集 讲香港草根家庭里,小人物为“买房上车”奋

这部TVB剧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原标题:这部TVB剧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现在很多TVB剧也是谜一样的风评,像前阵子大阵仗宣传的《美丽战场》,大家一边吐槽一边追,追到结局发现……没头没尾,傻眼了。

反而是另一部不太主打俊男美女主角的《上车家族》,意外成为爆款剧。剧集 讲香港草根家庭里,小人物为“买房上车”奋斗半生的故事,目前豆瓣8.9分。

以往提起TVB经典,大家想到的多数是律政剧、医疗剧、刑侦剧……是正气凛然的大律师和妙手仁心的大医生,但TVB说小人物的故事,也可以很出彩。

买房,香港人最痛的话题

“买楼”,是香港人最痛的话题,近年好几部爆款都是以房子为载体展开的。

包括《金宵大厦》在内,最初的构想就是关于老式大厦里形形式式劏房租户的奇幻经历。

《上家车族》里,超市经理车志明在2008金融风暴卖楼套现后, 中产变中惨,狂追楼价十四年也没能再“上车”, 为了省钱存下首期,一家人可谓拼到尽。

这部剧在TVB播出的名字叫《下流上车族》,下流一语双关,一来是和“上流社会”对应,另一方面这家人为了“上车”,也没少干“下流”事。

江美仪演的车太,平时兼职给有钱人搞卫生,趁主人家不在,会一家大小上去蹭吃蹭住蹭会所福利,被发现还全家变戏精演大龙凤蒙混过关。

仗着老公是超市经理,每天占尽便宜,算尽优惠,三家人的伙食费足够喂饱四家人,遇上超市试吃,自备茶水可以一顿抵三顿。

林敏骢演的车志明作为一家之主,心疼家人为了存房子首期太辛苦……竟想到让女儿睡天桥底,父女俩合作上演“家暴行动”(行动代号GabuGAbu),骗取社工同情,争取早日轮候住上公屋。

后来行动升级,一家人又打起鲍起静演的闵老太的主意。

闵老太是车志明父亲生前的情人,儿子“入赘” 后,在公屋过着有钱但孤独寂寞冷的老年人生活。

车氏夫妇知道后,打起老太太房子的主意,想以“继子”的身份取代人家亲生儿子,将名字加进公屋档案里,实现他“公屋换居屋,居屋换私楼”的楼换楼计划。

结果呢,一天天的相处中动了真感情,车家人还真把闵老太当亲人照顾了起来。

所以说,车家人虽然有点市侩、贪小便宜,实际都心地善良,真·下流的事情他们是干不出来的。

香港有超过 1/ 的市民居住在租金低廉的屋邨,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大多数。政剧和医疗剧拍得是否专业,尚且要同行才能看出门道,生活剧是否真实贴地,却是连普通师奶观众都能一眼看出来。

港剧怎样讲好普通人的故事?

之前有网友吐槽一些内地生活剧,编剧导演理解的“穷”和我们理解的穷,好像根本不在一个层面。

刚失业、快付不起房租,逢人哭穷的女主,住的小洋房是这样的——

穷途末路的破产母女,仍然能在上海市中心租住6000元一个月的精致房子。

但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破产母女却潇洒地说辞就辞,似乎有没有这份工作对她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

在《香港爱情故事》里,一家六口的居住环境是这样的:

因为空间狭小,房子每一寸都被充分利用。入门就是饭厅+客厅,两个住在客厅壁橱,以布帘当隔断,拉上布帘就是自己的私人空间。

《上车家族》是租私人住宅住,条件好一点,但最多人的时候挤进去八个人一条狗,转身都很艰难。

日出而作,想买房的香港人每天最重要的就是“保住份工”。

《上车家族》里丁子朗饰演的地产经纪,为了存钱买房每天随传随到,日常受气,面对看了几十套房子依然不满意的客户,依然任劳任怨,笑脸相迎。

日入不一定而息因为“晚上依然有很多经济活动可以赚钱”。白天在超市打工的车志明,晚上就和好兄弟一起做起网约车司机,机场送客,果栏送水果,后来还想到“捞偏”——去殡仪馆值夜班。

车太偶尔也喜欢去超市试吃省饭钱,但更多时候她是通过“精打细算”的方法来省生活费。

比如说,花半天在市场鱼鲜档盯梢,看见哪条鱼“反肚”了立刻让老板捞起来讨价还价。

她的小算盘是,宰一条新鲜游水鱼与宰一条死鱼的死亡时间是差不了多少的,可是选死鱼,省下来的钱还能再买点虾吃。

谁不为这样的师奶智慧折服呢!

真实和贴地的剧情,既是反映现实,也有讽刺现实,为普通市民发声的意义,这是来自一部生活剧的人文关怀。

《香港爱情故事》和《上车家族》,都说到香港公屋制度暴露的问题。公屋一般指香港公共屋邨,是为低收入人提供住房保障的住房,以低租金租给居民,类似内地的廉租房。

以前屋邨出身的年轻人,都会被叫“屋邨仔”“屋邨”,像徐淑敏和叶翠翠,还被媒体喊“屋邨港”,但如今能抽到公屋的年轻人,都算“人生胜利组”。

因为在香港抽中公屋就像中,平均轮候时间要6年,许多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一到18岁就开始申请公屋。

“得公屋者得天下”,为了符合“低收入”标准,有些年轻人甚至主动要求减薪降职,希望匹配公屋资格。《上车家族》里年轻的公屋夫妇,就是这样每日游手好闲,不思进取。

保安甚至成了年轻人的“筍,因为“除了定时巡逻,就是吃饭、打游戏睡觉,最重要的是,它的收入不会超过申请公屋入息上限。”

也难怪港剧里的年轻保安真的越来越多了。

除了公屋,香港还有“居者有其屋“(简称居屋)计划,房委会以低于市值的价格,扣除地价售予合资格的申请人。《上车家族》里,车志明的上车计划之一,就是抽居屋。

然而居屋的“规则”更复杂,车家明明抽到了购房资格,却因为是“非核心家庭”,失去了选房资格……

车志明后来打起老太婆公屋的主意,也是因为“公屋转居屋”更容易。

一部剧不能改变现实,但将市民的心声表达出来,依然是有意义的。

借助角的命运和经历,编剧也提供了一个第三视角给观众,让人反思,我们拼命存钱买房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一家人可以生活得更好,还是只为了争一口气?我们是否值得为房子丢掉人生?爱情是否房子的附属品?

就像很多年前《真情》主题曲唱的,“有爱有家在”,一家人最重要的是齐齐整整,而不是房子本身。

港剧小人物,同样闪闪发亮

TVB剧里有很多影响深远的角,聂宝言、程若晖、程至美、叶荣添……大部分是站在时代浪潮之巅的大人物或者职场里独当一面的精英。

而港剧里的小人物虽没有专业能力和主角光环,但在港剧史里依然是闪闪发光的存在,而且小人物对于表演者的要求更高。

《上车家族》里,鲍起静就把原本很生活很直白的独居老太太日常,演出了电影质感。

她精明、挑剔,动不动就投诉别人,在屋邨里“臭名昭著”,连邻居和楼下保安都对她避之则吉,可鲍起静炉火纯青的演技,让很多观众看明白了,独居长者的麻烦和作妖背后,是孤独和无助。

剧中有一幕,是说老太太发信息给远在异国的儿子家宝。小心翼翼说了删,删了说,录了三段才发出去。

一开始她很生气,觉得儿子抛弃她,一顿怒怼,说完又怕儿子会生气,开始把口气放软,但又担心自己太啰嗦,儿子听不懂她的真实想法,直到最后一次她才哭着说出心底话:儿子,妈妈只有你,你也要扔下妈妈吗?

整段情绪的转变和递进,一气呵成,观众从中可以读到这个老人和儿子的关系,控制、依赖和摆脱。

剧里还有一段关于她独居生活的描述。

每天五点多醒来,到菜市场挑挑剔剔地卖菜老板搭话,吃饭时永远把电视机开着,实在憋得慌,就跟去世老公的神主牌说话……甚至拿手机偷摸录下邻居一家三口的对话,没事就点开来听,让家里显得没那么冷冰冰。

短短几分钟剧情,好像又进入了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世界。

只是电影里的压抑,在《上车家族》里被林敏骢和鲍起静用幽默和温情消解了。

鲍起静一向擅长小人物的角,比如《肥猫正传》里的慈母,这应该是港剧史上最伟大的母亲之一,带着残障的孩子,始终坚强、乐观,不卑不亢地生活着。

鲍起静和江美仪的缘份也是从《肥猫正传》开始的,两人一直是好朋友,在《上车家族》里也默契十足

至于郑则士演的肥猫,更是港剧经典ICO。他善良、友好、乐观,不仅让观众残障人士有了新的认知,更得到了残障人士的认同。

有一些小人物的角背后,还隐藏着时代的故事。

1979年,TVB播出的《网中人》,廖伟雄饰演的角叫程灿,是当年刚从内地到香港的新移民。

他性格愚昧,土里土气,急于求成,这个角火了后,“阿灿”成了廖伟雄的绰号,有段时间也成为港人对内地“新移民”的俗称,像刘嘉玲刚来香港,也被笑是“阿灿”。

很长一段时间里,“阿灿”这个称呼都是带着歧视意味的,直到近几年,内地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香港人纷纷北上求职,看到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变化,不得不惊叹内地发展之快,也开始用“港灿”来自谑了。

至于扮演阿灿的廖伟雄,后来还出演了许多市井小民的角。2011年,息影多年的他回到广东一个叫罗定的小县城开始种植有机大米。这个牌子的米就叫“阿灿米”,非常有名,畅销国内外。

阿灿”也终于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号。

类似的,还有情景剧《香港81》里的“牛头角顺嫂”。顺嫂是当年香港徒置区里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主妇。

她主要的兴趣就是看电视、八卦和贪小便宜,常常糊里糊涂做错事,这部剧播出近1400集,那个糊涂又善良的“牛头角顺嫂”更成为香港家庭主妇的代名词。

还有《真情》里的叉烧炳、善姨、好姨;《男亲女爱》里的社畜代表余乐天,他们都平凡又普通,每天出入街市茶餐厅和写字楼,但身上永远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像大多数的香港人。

E结语:

虽然我常常感慨TVB如今人才凋零,日落西山,但又不得不承认,每年跑出的一两部爆款剧,都能为“港剧老字号”的金漆招牌争一口气,这两年的爆款,不乏小成本制作。

演员的表现当然重要,但一部小而美的剧,比演员更重要的是一份扎实、有趣的剧本。

观众对鲍起静在《上车家族》里的表演好评有加,鲍起静却首先夸起编剧。

“很多独居老人都有一种孤独无助的心态,而编剧对这个体观察细微,包括他们会做的一些不讨人喜欢的行为也都写进去了。读剧本的时候已经觉得跃然纸上,好像就已经看到闵谢毓霞的‘衰样’。”

编剧对底层小人物细致准确的洞察,足以让角跃然纸上,演员需要做的,只是精准地把角表达出来。

或许,并不是某些编剧功力不够,缺乏生活经历,而是剧的立意和出发点,本身就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为普通人发声的心意,加上编剧急功近利,逮着一两个流量密码比如“扶弟魔”“原生家庭”“社畜”就使劲作,最后便越编越离谱,越编让人越焦虑,生活剧都成了披着玛丽苏外衣的爽剧和偶像剧。

这部剧对我来说,是一种戏谑又乐观的现实主义,在逼仄的存在里到空间。它不提倡内卷,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人都有权利快乐。这部剧传达出的能量很高,很强,接收到它,有可能会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在追剧的这段时间内。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今年TVB剧你喜欢哪一部?

来评论区说说吧~

上一篇:

国剧现形记(五):正剧饼好香,但好难啃啊!

拓展阅读:

TVB版《通灵之战》:玄学断命、塔罗高富帅,连中都是它帮忙?

“TVB脸”和“亚视脸”组队到茶餐厅搞团建?

TVB颁奖礼迷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靠老豆?

疫境求生:黎氏三不沾、小凤糖水…港剧美食烹饪指南

中秋节特供:TVB出现过什么奇奇怪怪的月饼?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牛头角顺嫂菜籽

值日生:小椒 美编:树懒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15 条评论)
本站网友 儿童手表
28分钟前 发表
小凤糖水…港剧美食烹饪指南 中秋节特供:TVB出现过什么奇奇怪怪的月饼? -今天头条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
本站网友 春运客流量
8分钟前 发表
看到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变化
本站网友 解脱之道
21分钟前 发表
也有讽刺现实
本站网友 传递
29分钟前 发表
医疗剧
本站网友 国金证券太阳至强版
15分钟前 发表
我们拼命存钱买房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一家人可以生活得更好
本站网友 库素材
9分钟前 发表
花半天在市场鱼鲜档盯梢
本站网友 长沙课外辅导
13分钟前 发表
不乏小成本制作
本站网友 沙正街二手房
27分钟前 发表
编剧导演理解的“穷”和我们理解的穷
本站网友 泡沫之夏小说下载
19分钟前 发表
她精明
本站网友 儿童医院挂号
18分钟前 发表
自备茶水可以一顿抵三顿
本站网友 锦鲤岂是池中物
11分钟前 发表
短短几分钟剧情
本站网友 人民币美元汇率今日
15分钟前 发表
删了说
本站网友 长春美术培训
18分钟前 发表
“得公屋者得天下”
本站网友 爱帝宫
7分钟前 发表
到菜市场挑挑剔剔地卖菜老板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