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常 >

日常

papi酱控诉抄袭,平台要背锅吗?

2025-04-21 06:47:12日常96
papi酱控诉抄袭,平台要背锅吗? 原标题:papi酱控诉抄袭,平台要背锅吗? 最近,papi酱的一则视频,让“抄袭”这个古老而长新的互联网话题再次被放在了台面上。 在那条视频的弹幕或评论区,不少观众都将矛头指向了一些经典的抄袭或疑似抄袭的事件,甚至连papi酱自己也提及了抄袭届的经典案例“郭敬明庄羽案”。但

papi酱控诉抄袭,平台要背锅吗?

原标题:papi酱控诉抄袭,平台要背锅吗?

最近,papi酱的一则视频,让“抄袭”这个古老而长新的互联网话题再次被放在了台面上。

在那条视频的弹幕或评论区,不少观众都将矛头指向了一些经典的抄袭或疑似抄袭的事件,甚至连papi酱自己也提及了抄袭届的经典案例“郭敬明庄羽案”。但从视频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次papi酱的“灵感来源”并非别人,而正出自于她自身的经验。视频的全部内容,指向的也并非传统的文娱作品,而是“短视频”和其背后的平台。

评论区讨论激烈

1

在视频中,papi酱再一次展现了自己“一人分饰多角”的传统艺能,分别化身“被侵权的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和“掌握生杀大权的平台举报中心”。但事与愿违的是,创作者向举报中心的投诉并未能得到认真的对待,反而被多种理由搪塞过去。

代表着平台一方的举报中心认定抄袭的标准也颇为荒诞,只要将“苹果”换成“芒果”,“抄袭”就会变成“洗稿”,而在平台的标准里,“洗稿并非抄袭”,自然不用下架处理。而即使是内容和原创作者完全相同,只要在评论区或视频简介中艾特原作者,抄袭的法理依据也就瞬间荡然无存。因为“抄你还@你,那就不是抄,是致敬,是你对原创能力的肯定和嘉奖”。

一番拉扯之后,图穷匕见的平台举报中心,终于说出了它的真实意图。“观众需要的是快乐,平台需要的是内容,没有人在意到底是不是原创。你看你们这些搞原创的,七天出一个作品。但是你看人家这些搞抄袭/借鉴/模仿的,人家一天能出七个作品。要是都像你们这样,观众看什么,平台靠什么?但是你看现在,观众获得了快乐,平台获得了大量的内容,全靠她们呀!”

最后,平台又转过头来宽慰了原创作者,“他这么做肯定有他不对的地方,我们会警告他的。下次,他抄你的时候我们会提醒他艾特你的。”

2

papi酱的视频,虽然可能会有夸大的成分,但其揭露出的,确实是一个短视频行业的经典问题。与电影剧集或文学等传统文娱作品不同,短视频的抄袭界定要更加困难,创作者想要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也会面临投入和收益不平衡的问题。最终,内容创作者能够依靠的,就只有来自平台的评判。

然而,平台并非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判定“原创与否”,最终都要优先站在平台的利益方去思考。原创作者是否能得到尊重,以及抄袭者是否会被处理,在具备不同媒介属性的平台上,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仅以papi酱本人为例,作为曾经的“第一网红”,papi酱于2015年就开始在互联网更新视频,视频内容最早发布的平台,是当时在ugc内容领域还颇有影响力的微博。2016年在微博一炮而红后,papi酱也获得了由微博颁发的超级红人节奖项,代表了微博平台对papi酱的认可。

作为传统的文字社交平台,微博的内容分发逻辑是偏私域的,即流量的归属最终以大V为准。普通用户的交流空间,往往是围绕着某一个大V博主的内容进行转发、点赞和评论。微博式的社交空间,鼓励用户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转发和讨论。最终的目的,是把平台中优质的内容“顶”到最高处。

逐渐开发视频功能后,微博也并没有改变这一基于“转发交流”为主的内容生态。一个微博网红想要“一呼百应”或者迅速涨粉,需要依靠用户行为的转发或者强有力kol的推荐,而非算法为主的公域流量。

而众所周知的是,在互联网用户的行为逻辑中,转发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理由,这个理由必须基于对视频的高度认可或强烈的分享欲。papi酱早期的视频,正符合这一基本调性。不少对世事社会的吐槽,能够切中彼时网民的普遍共识,在好笑之余还能引发大规模的讨论,“第一网红”由此诞生。从这个角度来看,papi酱不仅符合微博的流量逻辑,也只可能会在微博率先走红。

papi酱早年领奖

也正因此,普通用户基于先入为主的情绪,对抄袭的容忍度更低,抄袭的收益相对来说也更低。此时,平台是否重视这一现象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当抄袭是一件无利可图的事情时,抄袭者自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

与微博逻辑相似的,还有知乎、豆瓣等一众文字为主的平台。这些平台的属性以社区为主,用户发的内容也更讲究创意和“深度”,原创本身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抄袭者也就很难获得流量,无法在平台起步。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更改了这一传统格局。

首先改变的,是分发逻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抖音,一个创作者的作品的浏览量,开始与粉丝量大幅度脱钩。不少业内人士判断,抖音目前的流量分发比例是1:9,即有十分之一的流量取决于创作者本身的粉丝量,而剩下的十分之九,取决于用户观看这条视频时的浏览时长、点赞等一系列数据反馈。

这种逻辑,显然和微博等传统平台依靠转发的逻辑相背离。平台更看重的是用户的浏览量以及一定程度的点赞量,转发反而成了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同时,抖音作为制作门槛更低的ugc内容平台,本身需要大量用户去自发地生产内容。而原创作品向来是稀少的,大量内容的填充不仅需要原创,更需要以原创为基础的模仿和二创。

抖音的特质,应该是模仿式创新。回顾抖音的历届爆款作品的诞生,莫不如此。无论是有着抖音基因的“叮叮当当舞”,还是跟抖音用户人颇为违和的“张同学式运镜”,都紧接着迎来了大量的模仿和二创,最终促成了平台流量增长、原创达人爆红、创作者分而食利的多赢结局。

清一的“叮叮当当舞”

甚至,不少基于抖音生态的创作者,为了能够利用这样的模仿风气,还会主动地制作一些易于模仿的视频,以吸引平台中的内容创作者去合拍、模仿,乃至在“抄袭”的视频中艾特自己。希望能通过一个视频的广泛流传,将流量引导至自己。

平台内部,无论是官方的暗中推动,还是创作者和用户的 惯,都已经在这套模式中熟稔。甚至,创作者之间的撕破脸皮,最终也只会停留在要求抄袭/模仿者在视频中艾特原作者而已。

只是,作为跨平台创作者的papi酱撕破了这一层原有的体面,并直接质疑起了这种操作的合理性。“凭什么抄袭后艾特原创作者,就不是抄袭了?”其MC旗下的另一位网红唐马鹿还在评论区做了个比喻:“对应一下:-你怎么偷我钱花!-我花的时候艾特你了啊~”以此来声援papi酱。

模仿和抄袭,在抖音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4

事实上,抖音针对自己的“原创”和“抄袭”有其自由的政策。除了“艾特原作者”这一免死金牌之外,诸如原声的使用、相关舞蹈的模仿,都会被认定为“模仿”。毕竟,同样的舞蹈动作或者同样的歌曲唱腔,仍然需要不小的学 门槛。

但在papi酱的领域:剧情号,抄袭变成了一件易操作的事情。毕竟,原创作者需要费尽苦心去思考剧情,但抄袭者只需要原样照搬就可以还原至少80%的节目效果,投入和产出瞬间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papi酱对抄袭的控诉,自然有其合理性。当平台本身不重视原创时,又怎么能促进更多的源头活水,去给平台创造流量和价值呢?

不过,在短视频平台,这样的诉求或许注定无法被正视。毕竟,互联网的终极属性是下沉。在愈来愈追求短平快的短视频时代,papi酱这样曾经的第一网红,不仅会失去流量,还会因为其较为“深度”的内容失去和平台用户的最大共鸣。

在papi酱视频的结尾,她不无悲壮地以两个人对话的口吻说道:“七十年后,谁还会记得这个视频是你原创的。”“我记得”papi酱回答道。

“我记得呀”

责任编辑:

留言与评论(共有 13 条评论)
本站网友 橱窗设计
9分钟前 发表
不少对世事社会的吐槽
本站网友 cs6教程
12分钟前 发表
而在平台的标准里
本站网友 哪种人不适合吃藏红花
12分钟前 发表
papi酱控诉抄袭
本站网友 当涂租房
21分钟前 发表
普通用户的交流空间
本站网友 柴胡舒肝丸价格
22分钟前 发表
而是“短视频”和其背后的平台
本站网友 洪刚
25分钟前 发表
只要将“苹果”换成“芒果”
本站网友 卵磷脂络合碘
16分钟前 发表
鼓励用户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转发和讨论
本站网友 迪菲特
30分钟前 发表
平台获得了大量的内容
本站网友 买房子风水
30分钟前 发表
作为跨平台创作者的papi酱撕破了这一层原有的体面
本站网友 南京电信营业厅
29分钟前 发表
模仿和抄袭
本站网友 福州日语培训
2分钟前 发表
这种逻辑
本站网友 深圳名表维修
23分钟前 发表
抄袭变成了一件易操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