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作品 >

作品

B端设计思考:以界面为触点的信息流转

2025-02-06 20:53:39作品64
B端设计思考:以界面为触点的信息流转 B端的复杂性在于:需要界面去传达的内容很多。这里说的复杂,是因为界面所需要表现出它所承载的三点作用:用户心智、机器认知和整合系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用一张双环状来表示以界面作为触点的信息流转模型。推荐对B端设计或交互设计感兴趣的童鞋阅读。B端系统是复杂的,随着智能化的加深和扩大,这种复杂性只增难减,那对于B端系统界面设计来说,其复杂性又来自于哪里呢?01

B端设计思考:以界面为触点的信息流转

B端的复杂性在于:需要界面去传达的内容很多。这里说的复杂,是因为界面所需要表现出它所承载的三点作用:用户心智、机器认知和整合系统。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用一张双环状来表示以界面作为触点的信息流转模型。推荐对B端设计或交互设计感兴趣的童鞋阅读。

B端系统是复杂的,随着智能化的加深和扩大,这种复杂性只增难减,那对于B端系统界面设计来说,其复杂性又来自于哪里呢?

01

20世纪5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它的诞生拉动了许多科学领域的进步,心理学领域也是如此,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为解释心理过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丁锦红等,2014),其中“信息加工模型”,也一度被用来来描述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

于是,当我们将电子计算机加工模型和人类的认知模型放在一起来看,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信息加工为核心观点来说,人类认知和机器加工的过程是高度相似的。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以来,这种相似性会越发明显。

信息加工模型

,是指通信系统的信息加工模型。最经典的通信系统模型叫做香农韦弗通信模型。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和韦弗在7年前提出,后来被作为信息论的基础广泛存在。

1:通信系统模型来源网络

在这个模型中,不管是由发射器转换讯息到信号的过程,还是由接收器转换的信号到讯息的过程,我们都可以把这种转换统一理解为对信息的加工,只不过讯息属于被理解后的,有语义涵义的信息,而信号则是还没有被理解的。考虑信息可以在两个系统之间的交互循环进行通信,同一个系统既可以作为信宿,也可以发出信源,我们可以将这张进行一次扩展:

2:通信系统模型扩展1

我们假设系统A为人,系统B是机器,那么,这个就变成了一张人机信息交互。界面在某种意义上替代了信道的作用,作为系统表象,链接了作为人的用户系统。

:通信系统模型扩展2

在这张里面,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触点很明显。正如我之前所说,无论是AUI还是其他界面,我们所要设计的不仅仅是那个触点,而是触点所代表的意义和两端。而To B在设计上的复杂,就在于界面背后两个系统的复杂。需要传递的信息可能不仅从数量上,甚至从维度和类型上都非常多。

简而言之,

B端的复杂在于:需要界面去传达的内容很多。

02

在上面几张里,人这个系统里的信息内部处理过程就是认知过程。人的认知过程很复杂,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推理和决策等心理活动,到今天为止也并没有研究透彻,里面依然充满着许多争论和未知的地方。

在自下而上的加工里,环境刺激到感觉的过程是经过我们感官器官输入的,接着,经过注意后的环境刺激被我们知觉,并在我们的意识里组织成一定的结构和形态,然后,在我们主观理念的作用下被辨认和识别。期望、信念、知识、记忆和语言都是主观理念,它们自上而下的影响我们对环境刺激的加工。过程的最后,是识别或辨认后形成一个结论。

4:基于感知觉认知过程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2016)

扩展如果把接收到的信号作为外部刺激呢?那么上面这张就是人的内部信息处理过程。信宿是信息最后到达的意义及状态。那经由识别辨认形成的结论,如果需要传递出去,就变成了通信模型里的信宿。在连续不断的交互中,人类认知到的信宿会经由推理或判断,再形成需要输入给计算机的信源。这整个过程都属于人的认知,在具体的场景下,就叫做用户认知。

或者,也可以叫做

用户心智

。在人机交互中,用户心智的整个过程都是不可见的,直到这些需要输入给计算机的信源经由语音、触屏、手势等行为真正输入给计算机,再接下来,就会进入计算机的信息内部处理过程。

在越发智能的系统中,这个内部过程在信息角度的抽象维度上是很相似的,有类似于人类感官的传感器,有类似于人类辨认识别的算法,有结合业务知识的分析能力。这些计算机的内部处理过程对普通用户来说,同样是不可见的。

你也可以叫它

机器认知

。在唐纳德的《设计心理学》中,他叫这两者为用户模型和实现模型。

0

第1个模型里,内部过程太简单,第2个模型里,又没有谈到两者交互。那如果将1和2的模型合起来呢?按照用户心智和机器认知的概念,我重构了由通信系统模型扩展的人机信息交互。

5:人机通信交互

在这张里,我们可以看到人和机器的相似性之处。

它们都需要经过一个接收器来接收信息。人类的眼耳等感官系统,和智能系统里的各种传感器,起着相同的作用。从原本的信号到能被两个系统各自理解的信宿,都需要经过一系列转换加工。当然,这个加工过程各有不同,计算机不需要算力的优势在此处尽显无疑。从信宿到信源,它们都需要再度经过加工处理。但上面这张里面只包含了人理性认知的部分。情感、信念等作为用户的灵活性优势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也缺失了环境刺激这一环,所以,经过进一步抽象,我用一张双环状来表示以界面作为触点的信息流转模型。

在这张双环里,界面起了什么作用呢?

(1)界面承担着用户模型和机器模型之间的信息交互。

界面需要承担信息交流的窗口任务,将信息有效的在两者之间传递。这个有效,即包含有效用,也包含有效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才需要去关注界面本身的美观、布局的规整,表达的正确,交互的通顺等。

(2)界面即作为两个模型的输入来源,又作为两个模型处理完成的输出承载。

界面它和每个模型可以独立成为一个信息流转通道。也就是说,在每次信息流转的过程中,界面是否能在用户模型中承担好一个输入信息,让用户识别出有效信息,如有必要,能否让用户方便快捷的寻信源的输入方式?在机器模型中也是一样的,它能否承担好一个反馈信息的角,表达出机器的认知结果?

()界面链接着两个系统而形成了一个整合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完成信息交互的联系。

整合系统这个概念,在2004年Hollnagel和Woods的书里被称为

联合认知系统

(Joint Cognitive System,简称JCS)。并且很快被许多工程系统研究所运用。

理解联合认知系统有两个关键,首先,人和机器是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的,关注的是这个整合后的系统做什么以及为什么做。第二,是让人类和机器从不同的组成部分转变为一个共同的系统,让设计更多的关注在合作关系上。

基于这三点,我们再回过来看最初的问题:对于B端系统界面设计来说,其复杂性又来自于哪里呢?我们知道,单纯从视觉表象来看,B端系统的组件大多呈现了很强的规则化和组织性,似乎创意发挥的机会非常有限,那为什么说B端系统设计会比较复杂呢?

B端系统的设计比较复杂,这里说的复杂,是因为界面所需要表现出它所承载的三点作用,界面的复杂源自于,这三点作用是三种设计维度的内容:用户心智、机器认知和整合系统。用户心智:驱动产品的有用易用好用;机器认知,驱动实现成本与可行性;整合系统,驱动整体目标和落地。

三者联合起来,恰好就是用户体验在人—机—环境中的最佳落地区。不过,理论和实际运用总是相辅相成的,在任何一个B端场景中要结合好这三者,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总结一下

以信息加工理解人机交互:从通信系统模型到人机信息交互。信息加工中的两个系统:用户心智和机器认知。一个模型体现B端系统界面设计的复杂来源:双环系统。

作者:林影落,10年+体验设计师,专注AR及创新领域设计;:林间有影落

本文由 @林影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留言与评论(共有 19 条评论)
本站网友 怎样预防流感
13分钟前 发表
理论和实际运用总是相辅相成的
本站网友 四肢吸脂
24分钟前 发表
就会进入计算机的信息内部处理过程
本站网友 公分厘米
6分钟前 发表
内部过程太简单
本站网友 天津哪个男科医院好
20分钟前 发表
而是触点所代表的意义和两端
本站网友 曼谷小吃
30分钟前 发表
将信息有效的在两者之间传递
本站网友 柴达木日报
1分钟前 发表
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以信息加工为核心观点来说
本站网友 出处吧
2分钟前 发表
用户心智的整个过程都是不可见的
本站网友 精神分裂症治疗
9分钟前 发表
人类的眼耳等感官系统
本站网友 内膜息肉
23分钟前 发表
知识
本站网友 字画买卖
25分钟前 发表
B端设计思考:以界面为触点的信息流转 B端的复杂性在于:需要界面去传达的内容很多
本站网友 天津二手
30分钟前 发表
4:基于感知觉认知过程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本站网友 花都合和新城
17分钟前 发表
需要传递的信息可能不仅从数量上
本站网友 美白除皱方法
26分钟前 发表
0第1个模型里
本站网友 3v66t
29分钟前 发表
有类似于人类辨认识别的算法
本站网友 床底下最忌讳放的东西
23分钟前 发表
:通信系统模型扩展2在这张里面
本站网友 上海四星级酒店
11分钟前 发表
那经由识别辨认形成的结论
本站网友 局面
5分钟前 发表
我重构了由通信系统模型扩展的人机信息交互
本站网友 怎么辨别奶粉的真假
23分钟前 发表
只不过讯息属于被理解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