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作品 >

作品

奈雪改名,换个马甲就成国潮了?

2025-02-07 05:56:55作品68
奈雪改名,换个马甲就成国潮了? 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亿欧网(ID: iyiou ),作者 | 孙美娜,编辑 | 顾彦,钛媒体经授权发布。美国营销大师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他们的著作《定位》中说过:“名称是把品牌吊在潜在顾客心智中产品阶梯的挂钩。在定位时代中,你要做的最重要的营销决策,便是为品牌取个名字。”名字能折射出一个品牌想抓住的目标人、想输出的文化内涵,影

奈雪改名,换个马甲就成国潮了?

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亿欧网(ID: iyiou ),作者 | 孙美娜,编辑 | 顾彦,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美国营销大师艾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他们的著作《定位》中说过:

“名称是把品牌吊在潜在顾客心智中产品阶梯的挂钩。在定位时代中,你要做的最重要的营销决策,便是为品牌取个名字。”

名字能折射出一个品牌想抓住的目标人、想输出的文化内涵,影响着消费者的认知。尤其对于直接面向普通大众的消费品牌来说,取名或改名势必经过深思熟虑。

近日,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 以下简称“奈雪”)悄然更换了Logo,将含有日语词汇的中文招牌“奈雪の茶”改为“奈雪的茶”,字母招牌也由日文“AYUKI”改为拼音“AIXUE”。

奈雪官方回应媒体称,这是奈雪七周年的品牌升级动作,之后会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更换。

而业内普遍认为,

改名是奈雪试“去日系”、“国潮化”的重要一步,

今年以来,奈雪频繁的品牌联名、产品设计升级、创始人发声等,都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像奈雪、元气森林这样,因“洋名”被误认为是“洋牌”的中国品牌比比皆是,近年来都纷纷撇清关系转身拥抱国潮。

改名字不难,改变品牌形象却不容易。

奈雪需要新故事

反复的影响下,充满想象空间的新茶饮赛道也开始降温。作为新茶饮赛道中唯一的上市公司,奈雪的日子并不好过。

2022年上半年,奈雪实现营业收入20.45亿元,同比下滑.8%;实现门店经营利润1.96亿元,同比下滑49.2%。

较高客单价曾经是奈雪的一大优势,奈雪上市前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年其平均客单价分别为42.9元、4.1元和4元。但今年月起,奈雪推出了919元“轻松系列”茶饮,并承诺每月都上新不超20元的茶饮产品。

这一策略直接导致奈雪平均客单价的下滑,从2021上半年的4.5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7元。而且降价并没有带来增量,平均单店日订单量由去年同期的488.9笔下滑至46.2笔。

奈雪亟需新故事,以挽救惨淡的业绩。

说到塑造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品牌故事,可是这家头部新茶饮品牌的拿手戏。比如说最广为流传的奈雪品牌名称起源的故事——

辞职创业的白领彭心,以相亲的名义约前辈赵林见面,实际上却向他介绍起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不断向他讨教问题。听彭心侃侃而谈几个小时以后,赵林对眼前这个颇有想法的女孩心生爱慕,三个月后两人闪婚。“奈雪の茶”这一品牌名称,便起源于彭心的网名“奈雪”。

这个泛着粉红泡泡、足够戏剧化的现代浪漫爱情故事,经过大肆渲染传播后抓住了无数少女的心;这段惺惺相惜、一拍即合的创业历程,也为不少业内人士津津乐道。奈雪上市前10亿元的高估值和成功晋升“新式茶饮第一股”,和这些精准营销不无关系。

关于奈雪是否在营销“伪日系”风格,也从创业伊始就存在争议。

虽然奈雪从未声称自己是日系品牌,彭心也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中解释过,“奈雪”只是她早年的网名,但品牌名中的日文平假名“の”,以及日系风十足的装修风格,确实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

源:新浪微博@奈雪的茶

再加上近年来国潮风起,“伪洋牌”营销接连翻车,奈雪或许早就该改名了。

此次更换品牌名称和logo,确实早有征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显示,今年6月,奈雪所属公司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集中申请了一系列“AIXUE”商标,分类包括啤酒饮料、食品、餐饮住宿、厨房洁具等。

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奈雪就策划了一些系列国潮营销作为铺垫。比如1月,奈雪“CUP美术馆”将非遗彩绘剪纸作品呈现在饮品杯上;2月推出新中式点心,同时在门店打造“奈雪全国首家戏院”的沉浸式空间;10月与国画艺术家李知弥合作推出联名茶饮,等等。

在2021年底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彭心就公开表示,希望奈雪能够成为一个国际品牌。同时强调了“国潮化”路线:“最近两年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做互动,我们发现国潮都是非常好的,因为茶行业其实是可以挖掘非常多的传统饮食习惯、传统食材,继而时尚化。”

不难看出,

借着国潮东风打情怀牌,可能是奈雪新一波营销攻势。

国货为何起洋名

吃了“伪洋牌”红利后又想改头换面者,奈雪并非个例。

所谓“伪洋牌”,就是指产品的设计、制造、创始人和运营者都是中国背景,但通过名字、logo、注册地、视觉风格、文案等等,让本土消费者误以为该品牌源于外国。

比如7月在港交所上市的名创优品,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品牌,但很多消费者都误以为这是个 牌子。产生这种误解也不难理解,毕竟名创优品曾声称产品由 青年设计师三宅顺也设计,从品牌名字到店面装修、商品陈列到商品标签,也都充斥着日系元素。

源:新浪微博@名创优品

不久前,名创优品还因此翻车。8月9日,名创优品在西班牙Instagram账号上发布的一则“公主系列公仔盲盒”帖文中,将身着中国旗袍的公仔们称作“艺妓”,尽管品牌方很快致歉,并称将彻底完成“去日化”整改,但依然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和名创优品一样,企业地址和登记机关均在北京的元气森林,在品牌创立初期,也把自己包装得像一个 品牌。

包装设计上,元气森林采用了日语“気”,“果の每日茶”采用了日语“の”,瓶身背后写着“ 国株式会社元気森林监制”字样。旗下的北海牧场系列酸奶,也沿用了“気酸奶”的命名,包装标注了“与 广岛大学植物酸菌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字样。

因此在横空出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消费者心中都有这样的疑惑:“元气森林是 品牌吗?”

国产美妆品牌丸美也蹭过 品牌的热度。在创立初期,丸美股份创始人孙怀庆一直对外宣称丸美是诞生自昭和54年(1979年)的 品牌,甚至用“小林庆夫”这一 名字取代本名,并多次用这个 名字出席对外活动。被戳穿后,才不得不就虚假宣传公开道歉。

有着一个“洋名字”、实则为真国货的还有很多,比如运动服饰品牌乔丹,时尚品牌美特斯邦威、JEEP服饰、Ochirly欧时力、马克华菲,鞋履品牌Stella Luna,眼镜品牌海伦凯勒眼镜、克雷斯丹尼,奶粉品牌施恩、合生元、雅士利、澳优……

这种现象绝非偶然。

“伪洋牌”,可以说是特定时期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折射出民众对与国际接轨的渴望,对外国品牌的高度认可。

有研究表明,与发展中国家品牌相比,发达国家的品牌普遍会让消费者产生更高的质量感知,获得市场充分认可之后,这些品牌便被符号化,被提炼成高级产品和高端生活的象征,由此产生品牌溢价。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股国际化新风。90年代初期,电视广告中开始频繁出现“国际认证”、“中X合资”之类的字眼。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大量的外资企业和外国品牌涌入,“外国的月亮更圆”的理念在一代人心中生根发芽。

在此背景下,很多本土企业自然而然想到了借鉴和仿制外国品牌,希望向外界传递出“这个商品拥有进口货质量”的信号,赢得消费者信任。因此,也就冒出了一大批“伪洋牌”。

直至2020年 爆发前,每年节假日还会出现大量中国游客前往 ,大规模扫货、代购的现象。

拥抱国潮

那么以奈雪、名创优品、元气森林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为何在最近几年纷纷抛弃洋标签、拥抱新国潮呢?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智转向是最重要的原因,“国潮风”的流行体现了年轻人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麦肯锡数据显示,至2025年,Z世代(出生于年间)这一体将占到亚太地区总人口的1/4,他们正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角。而“进口崇拜”的痕迹在这些年轻人身上已经越来越淡,他们是在“国货不比进口差”的市场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大多数年轻人进入消费市场时,自主选择的第一个‘大件’是手机。十几年前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二分天下’的时代,而现在的消费者有华为、小米、OPPO、vivo等众多国产品牌可供选择,反观国外手机品牌,除了苹果、三星,几乎已经消失殆尽。”曾有投资人告诉亿欧。

当然,

年轻人对国货的认同建立在国货供给足够“争气”的背景下。

亿欧智库《蓄力、重构与品牌生长——2022新国货CoolTop100品牌榜》中指出,过去十年,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制造供应链端的数字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端以消费者需求重构了产品形态,市场端则通过多种渠道打通数字化运营。

也就是说,在数字时代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的前提下,如今的国货质量已经可以与发达国家看齐,甚至反超。

随着优质国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欢迎,“唯洋论”的营销手段失效是必然的。一众国货品牌便抓住了国潮这根救命稻草,博物馆等传统文化载体也试借此走近年轻人。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与演变,有学者将国潮营销总结为以下几种形式:

时尚衍生。比如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博机构通过IP联名、创新自制等方式渗入时尚领域,推广传统文化,具体案例有故宫彩妆、敦煌丝巾、三星堆盲盒等。

跨界营销。比较典型的是非遗或中华老字号,通过新颖的营销方式拥抱新潮流,从而进入年轻消费者的视野。如同仁堂、乔家栅跨界咖啡饮品,以及百雀羚、五芳斋推出的一系列潮流化广告等。

亚文化链接。具体表现为借助年轻人喜欢亚文化和娱乐项目,传播主流价值或传统文化。如用二次元文化、嘻哈音乐、先锋艺术等演绎中国元素,以及近年来涌现的一大批国风虚拟偶像、国潮Rap、国潮剧本杀、国风Cosplay等。

科技赋能。主要指传统国粹在现代化进程中,借助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出圈”,从而引发消费热潮。如国家京剧院与中国移动咪咕联合出品的5G+4K版《龙凤呈祥》线上演播、各大FT平台与博物馆合作推出数字藏品等。

奈雪的“国潮化”,亦或名创优品、元气森林“去日化”,也无非是通过更改装修风格、文案、LOGO、与国风产品联名等等,跟上这一波品牌营销的大趋势。

尾声

正如营销“伪洋牌”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营销国潮也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以美特斯邦威为例,2020年推出的一款“中华有为”的卫衣,被质疑蹭华为的热度,抄袭中国李宁的设计;名创优品和元气森林的“浪子回头”,也有很多网友不买账,指责其“吃相难看”。

国潮不应该只是一种营销噱头。

对于消费品牌来说,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拿出好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沉淀为一种无形的品牌力,才是更长远的考量。

参考资料:

1.《满足不了年轻人的文化认同感,哪算国货》,虎嗅

2.《“国潮”的消费认同与价值尺度》,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4期

留言与评论(共有 18 条评论)
本站网友 n95
16分钟前 发表
奈雪或许早就该改名了
本站网友 第二轮
9分钟前 发表
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本站网友
21分钟前 发表
摩托罗拉‘二分天下’的时代
本站网友 湖滨广场
2分钟前 发表
被提炼成高级产品和高端生活的象征
本站网友 nrg播放器
13分钟前 发表
元气森林“去日化”
本站网友 df31a
19分钟前 发表
但关于奈雪是否在营销“伪日系”风格
本站网友 广西经贸技术学院
7分钟前 发表
换个马甲就成国潮了? 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亿欧网(ID
本站网友 厦门龙湖
8分钟前 发表
抄袭中国李宁的设计;名创优品和元气森林的“浪子回头”
本站网友 第一架望远镜
13分钟前 发表
制造
本站网友 面颊填充术
4分钟前 发表
大量的外资企业和外国品牌涌入
本站网友 内脏器官图
0秒前 发表
先锋艺术等演绎中国元素
本站网友 潘朝晖
27分钟前 发表
丸美股份创始人孙怀庆一直对外宣称丸美是诞生自昭和54年(1979年)的 品牌
本站网友 河北涿州房价
0秒前 发表
Ochirly欧时力
本站网友 部分
24分钟前 发表
从2021上半年的4.5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7元
本站网友 天津商务港
10分钟前 发表
像奈雪
本站网友 价钱
7分钟前 发表
vivo等众多国产品牌可供选择
本站网友 亚航官网
10分钟前 发表
奈雪或许早就该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