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作品 >

作品

松果出行,在县城里躺不住了?

2025-02-06 23:48:03作品169
松果出行,在县城里躺不住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 BT财经,作者:庆秋,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头来源摄网。近日,有消息称,共享电单车企业松果出行在资本市场上将有所动作,可能冲刺IPO或有一轮新的融资进场。早在2021年,松果出行曾被曝出有赴美上市的计划,募集资金预计亿美元,摩根史丹利或为牵头投行。但美股首先接到的却是哈啰出行的IPO申请,松果出行则迟迟没有动静。松果出行在融资方面则非常

松果出行,在县城里躺不住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 BT财经,作者:庆秋,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头来源摄网。

近日,有消息称,共享电单车企业松果出行在资本市场上将有所动作,可能冲刺IPO或有一轮新的融资进场。

早在2021年,松果出行曾被曝出有赴美上市的计划,募集资金预计亿美元,摩根史丹利或为牵头投行。但美股首先接到的却是哈啰出行的IPO申请,松果出行则迟迟没有动静。

松果出行在融资方面则非常低调。据企查查显示,松果出行2017年成立至今,公开融资消息仅有2018年的天使轮,投资机构为险峰长青,金额未知。有消息称2020年也完成过一轮融资,但尚未证实。

相比于哈啰、滴滴青桔和美团,松果出行对外名声不显,最受行业瞩目的一次莫过于创始人兼CEO翟光龙在2021年1月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表示松果出行已经实现规模盈利。

在烧钱不止、深陷亏损的共享出行领域,这个回答让人眼前一亮。要知道,当时递交招股书的哈啰已是共享单车的最大提供商,经历了1轮融资,金额超过25亿美元,但每年都在亏损,2020年仍录得亏损达11.4亿元。

那么,融资情况不明的松果出行靠什么实现盈利?有可持续性吗?在共享电单车行业,松果出行有机会向头部发展吗?

赚钱,但没那么容易

共享单车的东风初起之时,烧钱补贴的资本大战轰轰烈烈,但重资产、重运营、低毛利、高折旧的商业模式很快露出端倪。急于扩张抢占市场的各大品牌,基本上没有自我造血能力,一旦失去资本输血,只有面临破产倒闭或被巨头收编的结局。

如今,共享单车行业已经走出了这个野蛮生长的阶段,哈啰、美团、青桔三分天下,但依然深陷盈利难题。哈罗单车在年这三年间累计亏损将近50亿元;青桔在滴滴2021年财报中被划到了亏损00亿元的“其他业务”中;美团共享单车业务所在的新业务板块2021年亏损高达84亿元。2022年,美团、青桔和哈啰更是纷纷宣布涨价,以此维持运营。

相比之下,与共享单车几乎同时兴起、模式相近的共享电动车,却有企业率先取得了盈利。原因何在?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在2020年发布的《共享电单车行业报告》中称,共享电单车每辆车的平均日骑行率约为同区域内共享单车的510倍,而单次使用价格多为2元起步,费用为共享单车的两倍。换言之,投放1辆共享电单车,相当于投放了超过20辆共享单车,运营效率大大提高。

从计价规则来看,同样时长的路程,松果出行的价格要贵上不少。以0分钟路程为例,共享单车的骑行费用都为1.5元,而电动二轮车行驶里程约为10公里左右,有时长和里程超出费用,松果出行的费用可高达22.6元。

即便是10分钟内的路程,松果出行一次骑行费用也可达4.6元,接近共享单车单价的倍。考虑到自行车和电动车的速度问题,用户通常会在较长路程的情况下选择共享电单车,哈啰也曾在招股书中表示电动车一次骑行都会超过公里,因此共享电单车的单价十分可观。

据松果出行资料,已拥有5000多万注册用户,日订单峰值可达00万。若以一次骑行5元的价格来计算,松果出行的日收入峰值达1500万元,年收入可超过50亿元。而哈啰在招股书中透露,年收入分别为21.14亿元、48.2亿元和60.44亿元。相比之下,松果出行这个营收体量还是相当可观的,盈利并非没有可能。

此外,还有媒体推算,松果出行在电单车投放运营后的回本周期约为一年半时间。而据松果出行内部人员透露,旗下电单车的使用寿命约为2年左右。松果出行2017年成立,也就是说,创立之初投放的那批电单车2109年起就已经为公司带来利润,在尚无折旧成本支出之前,松果出行的利润可能还并不单薄。

但是,这门赚钱的生意,并不好做。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的运营投入更大、资产模式更重。

有数据显示,一辆共享电单车的成本约为元,运维成本每天元(共享车的运维成本则约为1元),此外还有电池成本、车辆维护以及租点铺设等方面的投入。有业内人士表示,1000辆共享电单车通常需要6名员工配送,加上锂电池需要运输到专门充电点,因此1000辆共享电单车的运维团队一般要配备到10人左右。

翟光龙曾对外表示,松果电单车的单价高达000元,运维人员的工资平均在4000元起步,均高于行业平均值。

在如此高昂的成本下,松果出行盈利的含金量到底几何?这个问题恐怕要等到其上市披露招股书那一天方能解答。目前我们能知道的是,支撑起松果出行这一切的,离不开一个重要市场。

下沉县域,直面巨头

打开松果出行,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大字——中国大县域市场的统一出行平台。

松果出行自诞生起,瞄准的便是县级区域的下沉市场,如今已在全国24个省700多个县域运营。

艾媒咨询2020年数据显示,在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中,一线城市仅占1.8%,二线城市占据27.4%,三线城市占据6.2%,四线城市及农村的用户占比大约4.6%。

“在北京,公交1元起步,地铁元起步,基本上可以满足出行需求,大城市里的用户选择太多。”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不够完善的地级县更适合开拓共享电单车市场。

中国有2700多个县和260个左右的地级市,存在着数亿居民的出行需求,这个市场潜力巨大。头豹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三线以下城市将超越三线城市成为中国共享电单车最主要营收来源,三线以下城市年营收届时将达到187亿元。

松果智库发布的《2021中国大县域共享电单车安全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共享电单车在大县域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10月,大县域已有49.2%的县城有共享电单车运营,相比于2018年2.5%的渗透率已翻了接近20倍。据测算,到2021年底共享电单车运营总量将突破1000万辆,未来大县域共享电单车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00亿元。

松果出行瞄向这个下沉市场,不是偶然。翟光龙曾先后在美团和蚂蚁短租工作,创业后推出过顺风车APP“天天用车”和共享电单车项目“7号电单车”。与松果出行不同,7号电单车主打一二线城市,但以失败告终。翟光龙再创业时,便调转方向,一头扎进了县域市场。

回头来看,这个决定可谓明智。2017年,北京、上海、郑州、杭州等一二线城市相继发布文件,不鼓励、不支持发展共享电单车。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更是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从此,共享电单车企业陆续退出一二线城市市场。

对于有先发优势的松果出行而言,这意味着巨头正式杀入下沉市场,要与之正面交锋了。面对这一盈利在望的赛道,巨头们来势凶猛。

哈啰在招股书中表示,2020年,共享电动车业务的总交易额(GTV)也从2018年的约20%增长至近50%,相当于贡献了29.2亿元,骑行次数达11亿次。截至2021年4月,哈啰电单车已入驻超400座城市,用户累计骑行超56亿公里,位列共享电单车行业第一。

滴滴青桔不仅推出了自己的电单车业务,还孵化出了“街兔电单车”项目,2019年青桔与街兔合并。截至2021年4月,青桔单车已在全国超过200个城市运营。

美团也于2020年高调进场,与富士达、新日等厂商签订了合计超100万辆共享电单车订单,并发起闪电战,在100天集中投放200万辆电单车,这一数据超过青桔前三年的电单车投放总量。

从结果来看,巨头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

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哈啰、青桔和美团合计占据中国共享电单车市场超90%的营收份额。另有研究表明,若以投放量占比计,2020年的青桔占比约为6.4%,哈啰占比约为0.1%,美团占比约为26.9%,三者合计也超过了90%的车辆投放量。

曾有消息称,松果出行占全国可运营共享电单车业务县城市场的5成以上,但BT财经并未到更多数据支撑这一说法。从已知的公开信息来看,松果出行更多的只是在部分地区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松果出行在西南三省一市一区实现覆盖了200座城市,包括 部分城市,已成为西南地区运营城市最多的共享电单车品牌。

根据MoonFox发布的2022Q2共享出行APP Top10榜单可知,哈啰单车APP季均DAU达822.76万,雄踞榜首,而松果出行虽排名第六,但季均DAU仅有6.7万,与哈啰相差了百倍。

面对如此巨大的鸿沟,松果出行还有未来吗?

造车,一个未来?

虽然翟光龙并不认可共享单车之前推行的“流量逻辑”,但想在电单车行业继续活下去,前提依然是要保住市场。相比于一二线市场,单个县域市场价值不高,但要做出地域性规模,同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去做地推运维和政府关系工作,从而获得用户,获得流量,才能获得盈利,现金流才能动起来。

但在财大气粗的巨头面前,松果出行未必能吸引到更多人才。在某招聘软件上可以看到,松果出行在招岗位为100个,哈啰则高达2426个。同样是驻马店的城市运营经理岗位,哈啰开出的薪资条件为“0元”,而松果出行只有“元”。

在高运维成本的情况下,松果出行还在重资产模式上继续加码。

在翟光龙看来,用户不容易察觉一辆共享电单车的质量好坏,但对于企业而言,装备水平较差的电单车投放到市场一年、半年就要返厂维修,会带来非常大的运营成本。据翟光龙透露,两轮电单车行业的头部企业的工厂自动化水平几乎为零,基本上都是人工装配,连螺母都要靠人来拧,因此品质一致性比较难保证,而这是实现电单车高质量持续运营的基础。

再考虑到市面上整车生产的电动车更多符合家用场景,并不适用于风吹日晒环境下的共享场景,因此,松果出行决定将手往产业链上游延伸,要求厂家定制生产线,甚至自己造车,从而更大程度地掌控供应链。

翟光龙曾向媒体透露,松果出行2018年就开始谋划建设智能工厂,2021年底投资已超亿元,并已进入试产阶段,计划在2022年一季度正式投产,不远的未来还将考虑对外销售。

据悉,该工厂位于安徽合肥,此前是汽车零部件工厂。如果要想改建为整车生产工厂,生产资质和生产线估计还需要重新投入。此外,翟光龙表示,与传统两轮车制造企业不同,松果出行的造车工厂自动化程度能达到50%以上,这背后也需要不菲的研发和管理成本。

松果出行虽然盈利了,但面对如此大的资金需求,怕是独木难支,因此,上市和融资必然是要迈出的一步。如今已进入2022年尾声,松果出行尚未有电单车量产和销售的消息传出,或许正是在资金链上遇到了些难处。

反倒是哈啰已经行动起来了。2021年4月,哈啰电动车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电动车,并发布开源的两轮电动车VVSMART系统。2022年2月,哈啰100%持股无锡迅逸电动车有限公司,拥有了第一家电动车制造工厂;7月,哈啰宣布在天津市投建超级工厂,一期年产能规划150万辆,预计今年建设完成并投产,满产年产能达00万辆。

按照双方的宣传节奏,202年这两家出行公司将在电动车销售市场上正式碰面。不过,单从两轮电动车市场来看,雅迪、爱玛等传统车企以超量级的规模坐镇头部阵营,小牛、九号等新势力在智能引擎下加速布局,两位新玩家又能撕开多大的口子呢?

除此之外,松果出行还开展了新能源租车服务,主要服务于大县域市场的城际往来。从片来看,松果租车使用的是江淮2017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车iEV7s。但除此之外,该业务并没有更多信息披露。

目前来看,在巨头强压围剿之下,松果出行恐怕没有更多余力去做新能源的业务。建厂造车的冒险举动,或许已经拖累到了松果出行的盈利情况,但也可能会为松果出行的未来加码,完成致胜一击。

在共享电单车的舞台上,大戏即将上演。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20 条评论)
本站网友 女性生外殖器真人图片
9分钟前 发表
原因何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在2020年发布的《共享电单车行业报告》中称
本站网友 武冈二手房
24分钟前 发表
相当于投放了超过20辆共享单车
本站网友 roads
26分钟前 发表
怕是独木难支
本站网友 沙头角租房
29分钟前 发表
松果出行的费用可高达22.6元
本站网友 北京815
19分钟前 发表
2021年4月
本站网友 南宁房屋出租
11分钟前 发表
松果出行有机会向头部发展吗?赚钱
本站网友 重庆通缉犯
3分钟前 发表
相比之下
本站网友 庆阳租房信息
13分钟前 发表
一期年产能规划150万辆
本站网友 宜兴二手房网
10分钟前 发表
与传统两轮车制造企业不同
本站网友 长沙新房网
7分钟前 发表
旗下电单车的使用寿命约为2年左右
本站网友 成都餐馆
24分钟前 发表
不远的未来还将考虑对外销售
本站网友 锦绣江南四期
4分钟前 发表
从此
本站网友 小米垃圾
24分钟前 发表
松果出行的价格要贵上不少
本站网友 中信建投大智慧
12分钟前 发表
2022年2月
本站网友 吉林租房
0秒前 发表
雄踞榜首
本站网友 杭州房产地图
28分钟前 发表
“在北京
本站网友 0基础学android开发
0秒前 发表
哈啰在招股书中表示
本站网友 大沥万科金域华庭
8分钟前 发表
也就是说
本站网友 新城金郡
20分钟前 发表
新日等厂商签订了合计超100万辆共享电单车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