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作品 >

作品

用20万启动资金跑出「中国好SaaS」,酷家乐"三剑客"到底做对了什么?

2025-02-06 15:40:38作品71
用20万启动资金跑出「中国好SaaS」,酷家乐"三剑客"到底做对了什么? 编者按:本文来自GGV纪源资本(ID:GGVCapital),作者:唐飞,编辑:林比利,创业邦经授权发布。创业十一载,陈航和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带领酷家乐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让酷家乐成为SaaS界的独角兽和全球最大的D云设计平台。看似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实则波涛暗涌。秉持着战略即选择的信念,他和创始伙伴们从

用20万启动资金跑出「中国好SaaS」,酷家乐"三剑客"到底做对了什么?

编者按:本文来自GGV纪源资本(ID:GGVCapital),作者:唐飞,编辑:林比利,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创业十一载,陈航和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带领酷家乐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让酷家乐成为SaaS界的独角兽和全球最大的D云设计平台。

看似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实则波涛暗涌。秉持着战略即选择的信念,他和创始伙伴们从0开始不断试错,最终奠定了酷家乐的市场地位。

他们是行业内率先在D空间设计领域使用GPU计算进行渲染的“吃蟹人”,将渲染时间从几小时缩短至几秒钟,实现时间的极限压缩,断层碾压竞争对手。从打造独有产品到规模化商业探索,酷家乐利用自身基于云端的SaaS服务,发掘出流动性的差异化优势,通过更好的体验和更低的价格,让竞争对手大批用户心甘情愿“移情别恋”。

在此之前,用户主要能够选择的产品来自Autodesk。它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旗下坐拥AutoCAD、Dmax等系列产品,几乎覆盖日常生活中的全部领域,市值高达700亿。尽管对手强悍不可摧,但酷家乐依旧从中发现并建立起一座属于自己的非对称优势城池。Autodesk把自己做成了PC端行业标杆,酷家乐就在当下互联网时代释放出自己的流动性,在用户体验角度后来居上,不断叠加buff。靠着差异化打法,酷家乐逐步起家。

时代在更迭,技术在发展,酷家乐的护城河也在因时而变。起家时依托独家基于GPU计算的快速渲染,在这项技术成为行业常态后,又把卖点转向“所见即所得”的全链路价值。十一年沉淀,帮助酷家乐平台积累了上亿素材,500万用户,和2000家品牌企业客户。

在GGV OMEGA活动中,陈航也展现出其“学霸”的一面。他在GGV OMEGA的出勤率极高,参与了一期课程并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的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学习交流积累经验的机会,在二期课程中作为“学长”,慷慨分享了自己的许多课程体验和收获。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陈航,看他是如何通过在不同时段,帮助酷家乐于局部建立非对称优势,从而挖掘出巨大成长空间的。

不创业,枉少年

十一年前,酷家乐诞生于租住的阁楼,那时候谁都想不到,几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竟然能够带领酷家乐成为独角兽,足以与全球巨头Autodesk分庭抗礼。酷家乐以技术起家,三位创始人都毕业于美国UIUC,工程师出身,曾各自就职于英伟达、亚马逊和微软等国际大公司,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哪怕身处世界顶级科技公司,也无法满足他们爱挑战、喜创新的蓬勃之心,于是三人一拍即合,离开外人眼中的舒适圈,回国开启了共同的创业梦。

GGV:很难相信您已经创业十多年,先请您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和酷家乐?

陈航:我是陈航,11年前,我和黄晓煌、朱皓共同创办了酷家乐。我和晓煌本科都就读于浙大,我们现在所在位置离浙大两个主校区都比较近。我们创业早期也非常依赖于跟学校的互动,比如说招一些实习生,因为我们没有钱社招(创业启动资金仅20万)。

研究生时期,我们留学于美国UIUC,期间认识了同在美国UIUC的朱皓,他本科就读于清华。我们仨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创业。至于为何选择创业,一是我们本科时期就看好这个技术领域,想有一番作为;二是我们在国外时,虽然进入了大公司,但很难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在大公司,许多想法只能停留在想法阶段,但自己创业,我们就能把我们的想法付诸实践,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我们共同创办的酷家乐,是一家研究D云设计技术的SaaS公司,主要服务于家居家装行业,并逐步拓展到“全空间”。酷家乐的使命是:让未来生活所见即所得。

传统行业更具备被数字化改进的空间

GGV:您说您们大学时期就看好这个技术领域,但在我个人看来,家装还是一个从工厂到设计都比较传统的行业,按理说行业内很多人可能不太能接受新理念,所以很难打进去。那您是如何决心进入家装行业呢?

陈航:我反而觉得传统行业更具备被数字化改进的空间,它的效率提升空间可能是更大的。我们当年之所以看到这个机会,是因为在整个软件SaaS化的浪潮中,D工业软件是相对比较难/技术含量更高的,所以投身去做的人比较少。

我们几个创始人之前本身就学过形像与高性能计算,所以我们觉得D工业软件云端化里蕴藏着巨大机会,这必定是一个巨大的赛道。

当然这更多是一个产业视角,更重要的还是用户视角,即我们可以为用户解决什么痛点,所以我们便切入了渲染这个点。10年前,不会有人给你出效果,因为它太贵太慢,但用户的确需要它,所以它成为了一个痛点。我们通过云端化,极大提高了渲染效率,从以前的几个小时,到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整个用户体验都大幅度提升。这一产品,也应合了D工业软件云端化的巨大趋势。这件事情大多数人不会选择去做,就像国外很多软件公司技术和市场已经很成型,但是他们就是不太会变革自身。

创业难点无处不在

GGV:创业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阶段最难?

陈航:我觉得每个阶段难,只不过每个阶段的压力和难点不同。起初是从0到1的压力,是产品落地的压力,是啃下一个客户的压力。在当年的整个资本环境下,没有人觉得中国的三个年轻人能够做出全世界没有人做过的东西,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很新潮的东西,甚至没有人想过要通过一个云端软件实现10秒钟出效果,硅谷也没有,所以早期没有投资人投我们,大家觉得这东西听起来不靠谱。

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融资,凑了20万开始创业做项目,慢慢孵化核心产品。刚开始也没有客户,坚持做出产品近一年半后,才啃下第一个客户。现在的压力和当初不同,更多是保持规模化增长的压力。

GGV:你觉得酷家乐为什么能够成功?

陈航:我觉得也算天时地利人和。整个工业软件云端化是一个巨大天时,就好比现在的新能源车颠覆传统车,背后是巨大的技术阶跃。

论生态,我们就和发达国家完全不同,发达国家的地产家居相对已经成型,产业链也相对成型,所以你很难用一个新的工具打进市场——即使你的工具很厉害。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合适的市场,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他们也更愿意使用一些新潮的能够降本提效的软件。

最后我们几个创始人以前刚好也学习研究了相关领域的技术,所以顺理成章做起来了。

酷家乐与行业之间的双向奔赴

创业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位创始人充分利用自身学习的相关技术,依托于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家居家装市场,让酷家乐到了适合切入的行业场景,使得酷家乐与同行看似相交实则平行,走上了属于酷家乐的独角兽之路。酷家乐为家居家装设计领域带来了高效,让所见即所得成为现实。

GGV:听起来你们跟Dmax有很大重合,那本质区别在哪里呢?

陈航:Dmax是一种偏传统的软件模式,就是一个D编辑软件,并兼容一种光线模拟的渲染软件,酷家乐也一直将它标为学习对象,将一些成功经验进行云端化的改造,实现了极速渲染、海量素材、智能化设计等创造性的体验。

在这个能力基础上,就需要看具体行业,家居行业和商业空间的用法就很不一样,再比如出效果和把D数据结构对接到生产进行生产,二者场景就不同。

我觉得这个时代的软件和本身软件的业态,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D max也好,AutoCAD也好,包括最近Adobe也收购了的figma也是云时代的设计软件。

GGV:为什么说中国是最大的家居家装市场?

陈航:其实这毋庸置疑。你看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整个房地产产业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无数人需要做家装,同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有卖瓷砖、吊顶等家具建材,也有装修公司、定制公司等。

GGV:酷家乐给行业带来了哪些改变?

陈航:工具可以让更多人可以享受所见即所得的价值。酷家乐的出现,解决了效率和规模化的问题,与此同时,提高了设计本身的价值。

因为在我看来,设计并不意味着出一张,一个真正好的设计师,是能够很好理解甲方/客户的诉求,去了解他的家庭他的生活习惯等,去帮助他到他想要的那个房子/空间。所以,工具不过解决了最基础的技术问题,于是设计成为真正的设计。工具或者科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让所见即所得的价值得到普及。

GGV:目前房地产低迷,对酷家乐有影响吗?

陈航:我认为肯定有影响,家居家装产业一半是房产,一半是消费。房产的影响的确逐步显现出来,好比今年交易量少了,那明年的交付就会少,交付少了,家装自然也会变少。我现在很难说,因为这是一个宏观的经济问题,我们的体感还是有的。

但好在它的另一半是消费,即便交付新房少了,二手房依然要装修。中国有那么多房子,有那么多体验很差的居住体验,大家依然有极强的愿望去升级更新居住环境。在我看来,住肯定还是人们关于“美好生活”最在意的问题。不管房产怎么样,大家对居住体验持续升级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的。

我觉得,我们需要在整个中国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过程中,不断去到我们产品的商业价值。每一个人每一家公司都是时代的产物,不是靠自己就可以搞定的,我们的成长是因为时代,我们的调整也是因为时代,所以就接受现实,创业者永远得乐观一点,学会看到未来好的那一面。毕竟很多东西我们无法改变,能做到的就是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躬身入局,和客户同作息共努力

一个好的创业者,必定是脚踏实地触达客户的。身为酷家乐的创始人之一,陈航给自己制定了业务层面的KPI,让自己和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只有创始人亲自接触客户,和客户站在一起,才能更懂得客户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

GGV:第一个客户怎么来的?

陈航:我们当时坚持了接近一年半,在一年零四五个月时有了第一个客户。那是杭州一家装修公司,不过是一个新孵化的业务。他们也在寻新技术,想通过新技术去做一些探索。虽然说第一个客户使用的产品还比较初级,但至少证明了,我们横空出世的想法是有人愿意买单的,至少有人认可了这个东西的价值,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这是最重要的。

GGV:那你有给自己定KPI吗?

陈航:第一是具体业务维度的,从去年开始,我的工作模块增加对公司整体商务的管理,所以每个月都在看业务数字,看各个维度、各个客的指标,所以这肯定是一个最大的KPI,挑战也蛮大。

第二是偏过程的,我在管了业务之后,每个月至少两周会出差跑各种客户,目前完成得不错,甚至频率更高。我发现,很多时候酷家乐创造了什么价值不是自己叫出来的,也不是商业数字体现(比如收入上涨、用户量上涨),而是你和客户待在一起,感受到自己为他们创造的价值,感受到客户越来越需要我们,感受到他们这个体在中国经济产业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们很多客户都一周上6天班,早晨8:0上班,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管理知识,看各种理念,对数字化有很强的渴望,非常努力,我觉得他们是中国发展的希望,我们要和他们站在一起。

PLG+SLG: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驾齐驱

打赢创业这场仗,需要适时制定好的战略。11年时间里,酷家乐顺势而变。To C or To B的方向选择,来源于每个阶段的实际思考。PLG与SLG兼顾的策略,也是针对当下市场里不同客做出的双全法。

GGV:为什么会锚定To B?

陈航:其实最初也并没有严格说是To B、To C,因为当时我们做软件的初衷也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用,包括C也会用。不过这个行业如果是To C,有个最大问题就是它是低频的,不可能天天装修。但是行业客户本身是会天天用的,背后每一个家装业务都是几十万的支出,必定需要足够多专业的人在里面服务,所以我们慢慢把聚焦点从To C这条线转到To B。不过我们的软件本身就设计逻辑而言是一致的,坚持把软件设计得比较简单,定位也符合了产业的一个趋势。

GGV:其实To B就涉及到收费问题,付费还是会流失一批用户的对吗?还是说大家愿意为你付费?

陈航:首先声明,我们的经验不一定有代表性。我们是按照流行的流行的PLG(产品驱动增长)和SLG(销售驱动增长)同时在跑,形成了一个双轮驱动的框架。早期我们线上推出了免费版,大家开始玩玩,用户量也慢慢增长,但是免费版不能创造营收。我们也有线上的会员版本,但是这个赚不了大钱。后来我们同时走SLG路线,会参加展会谈单。那时整个家装市场还是在快速增长,所以大家觉得我们能为他们创造价值。

其实企业客户和普通用户的心智完全不同,用户是觉得这个工具好用,客户是觉得这个东西能够为自己创造价值,所以我们有一条价值观,叫作“用户至上,实现客户成功”。用户至上,是指你的软件最终是用户在用,客户成功是指,对于用户所在的商业实体而言,要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

所以我们就是两条线一起跑,其中会有一些冲突和交集,但我们还是认为它们可以同时跑,并且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成型的模型。今年我们还调了一些定价策略,以前我们这两块的定价,定价和权益之间的GAP有点大,今年我们做了一些弥合,好让它更平滑些。

GGV:酷家乐国内国外都在做,那二者之间付费意愿会有差距吗?

陈航:当然会有。国内(至少很多年前)肯定是钱在老板手里,而不是设计师掌控,所以还是老板说了算,得让老板觉得这个东西能为他的商业创造价值,赚更多钱,那他才愿意买。酷家乐一开始切入的就是设计营销阶段,让客户看到,出完效果就有更大概率签单,从而提高转化率、扩大客单价——因为原来只能卖一个东西,现在可以卖一个场景。客户觉得酷家乐能够为他们赚钱,所以他愿意买这就是企业决策的商业逻辑。但是在国外,因为对每个人的生产力要求很高,所以只要用户觉得这个东西能提高个人效率,他也就愿意为之花钱。

总体而言,二者还是不一样,也许未来会接近,但是没那么快。不过我觉得本质上是不矛盾的,因为你最终还是要为商业场景创造价值,只是路径略有不同,结果是殊途同归。所以在中国,我认为PLG和SLG并行会更好,前者描绘用户价值,后者描绘商业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管理是一门随阶段调整的学问

管理方式从来不是一招鲜,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人少时,事必躬亲,人多时,就要学会识人,学会放手,让对的人去做对的事。

GGV:您能聊聊您的管理心得吗?企业在只有你们几个人的时候当然很好管,几个人商量着来就可以。但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管理上肯定会有很多痛点。

陈航:首先我肯定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毕竟我也没有系统化去学习过管理,都是在过程中去摸索,期间也走了许多弯路。我觉得创业之初和现在比较大的不同就是,以前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现在不可能事事躬亲,需要靠人来做,所以你需要把人的结构/心态调到某一个状态。我觉得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

GGV:那您觉得管理200个人和管理1000个人有什么不同吗?

陈航:我觉得最大不同就是,管200个人时,你还可以看到一件事情,就自己带着做;但是到了1000个人以上时,你看到一件事,你要想的就不是自己带着做,而是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更合适,需要选什么人去做这件事情,当某个架构或人不合适时,应该作何调整。

GGV:加入OMEGA,您有哪些收获呢?

陈航:

关于收获,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是人生里难得的学习体验,因为我们平时很难有机会,甚至未来可能也不会再有机会,能够和中国最好的这些老师在一起,听他们讲一些让我们醍醐灌顶的东西,让我们的思维,不论是从微观还是宏观上,都得到了提升。

第二是会有很多很好的碰撞,一方面是从老师这边学习,一方面是从我们身边的同学这边学习,我们身边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同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彼此之间都可以学到很多。

最后一点,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心灵旅行。我们工作压力很大,创业中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样好的机会真的不多,让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出来寻内心的宁静,换一个脑子,换一种思维。

本文(含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
本站网友 人民陪审员
13分钟前 发表
应该作何调整
本站网友 祛湿粥
23分钟前 发表
实则波涛暗涌
本站网友 扑尔敏说明书
26分钟前 发表
坚持做出产品近一年半后
本站网友 buddypress
16分钟前 发表
工具不过解决了最基础的技术问题
本站网友 满迪牛排馆
0秒前 发表
实现客户成功”
本站网友 脸部整形报价
15分钟前 发表
躬身入局
本站网友 av百科
21分钟前 发表
在我看来
本站网友 英英词典在线
25分钟前 发表
有卖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