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作品 >

作品

双十一渐变鸡肋:商家累了,消费者麻了

2025-02-06 11:40:04作品85
双十一渐变鸡肋:商家累了,消费者麻了 片来源@视觉中国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19号商研社 (ID:time_biz),作者 | 涂梦莹,编辑 | 骆一帆,钛媒体经授权发布。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渐显疲态。一份贝恩公司的消费调研样本显示,2022年双十一,单从消费者参与量方面来看,预计与往年相比将有所下滑。其中,有近4%的消费者在前期反馈,预期支出在今年双十一里会减少。90后陈茜,参加工

双十一渐变鸡肋:商家累了,消费者麻了

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19号商研社 (ID:time_biz),作者 | 涂梦莹,编辑 | 骆一帆,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渐显疲态。

一份贝恩公司的消费调研样本显示,2022年双十一,单从消费者参与量方面来看,预计与往年相比将有所下滑。其中,有近4%的消费者在前期反馈,预期支出在今年双十一里会减少。

90后陈茜,参加工作后几乎没落下过一次双十一,但今年情况开始改变。她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自己秉持的原则是“刚需消费”,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

“和以往相比,我这次‘双十一’基本没有花费,去年必需品囤了太多,还没用完之外。”陈茜表示,今年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理性,大家还会互相劝导,谨慎“剁手”。

不仅消费者变得理性,开始“应付”双十一,广大商家尤其中小商家同样如此。

对中小商家而言,双十一对业绩增长影响越来越弱,但不参加又可能被平台洗牌出局,参加与否成为一个颇为鸡肋的问题。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进入第14个年头,中国零售商正面对新的挑战和来自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近日,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杨大坤公开表示,零售商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将重点从过去的打折促销调整为培养加深客户忠诚度,从而在全年保持较好的消费者活跃度。

不再凑单追满减

“剁手”消费的欲望消退,应付双十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近日,多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消费者都表示,在双十一的购物欲望逐渐降低,后者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

为象征性参加一下双十一,今年大三的大学生小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原本早已打消购买念头的她,在室友安利下,将一些必需品加入了购物车,额度在500以内,没有超前消费。

“以前会提前研究繁琐的规则,如何利用凑单、订金和尾款操作达到最完美的优惠力度,在付款的那一刻经常胆战心惊。”小刘称,现在,只在购物车下单必需品,不再刻意为凑单而买东西,“限定购买的预算。”

与小刘类似,明显感受到双十一的刺激正在减弱的李超(化名),今年双十一的消费也颇为“应付”。

“今年,身边的朋友很少会谈论双十一购物的话题,甚至规则都不愿花心思了解。”李超透露,前些年,自己发现双十一规则变得复杂之后,就产生了一些抵制的心理,渐渐便不再追求节点性消费。今年双十一,李超仅购买了部分有明确需要的商品,并未刻意参与满减凑单。

事实上,为提升消费者体验,今年双十一淘宝已修改诸多规则。例如,将购物车可装宝贝数量上限提升至00个;升级价保服务规则,价保时间从15天延长至27天;增加物流异常订单托管服务,主动识别并干预消费者的问题物流订单等。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消费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种应付“消费狂欢”的感觉。

“虽然很多人都说,今年双十一规则变简单了,但也没有积极参与的念头。”李超直言,这一次双十一的消费金额没超过1000元,感觉就像是象征性购物,有一些甚至是替父母购买的,“购物车都装不满,没挑什么属于自己的商品”。

“谁不想多赚点钱”

消费者消费欲望低迷,中小商家更是倍感疲惫。

11月日,一名专做户外用品品牌的电商运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今年双十一,自己主要负责淘系平台的运营。通过目前数据来看,要完成店铺GMV目标,难度很大。

“事实上,这一次平台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很大,但对商家而言,平台补贴还是很少,特别是我们这种中小型的商家,基本都是自己贴钱在做。”该人士透露,多数补贴或流量扶持,还是集中于头部商家,这些商家参与意愿可能大一些。

“我们测算了一下补贴力度,思考良久,才选择报名参与。”11月2日,一家主打健康食品品牌的电商运营负责人李莉(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因为其属于区域性本土品牌,日常线上的基础销量并不算高,参与相应的活动,带来的业绩刺激并不明显。

据李莉观察,参与性高的商家,更多是头部带货主播带货的品牌。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双十一,淘宝在直播带货上倾注大量资源。李佳琦低调回归,到罗永浩入驻淘宝直播,并拉来在抖音爆火的东方甄选创始人俞敏洪,以及王婉霏ViVi、李诞等达人主播纷纷助阵。

李莉透露,部分品牌选择这些热门达人进行直播带货,可获得可观销量,但没有资金实力推广的品牌,只能选择默默参与,应付这场周年大庆,不会付出太多成本。

从期盼到应付,商家们对双十一态度的转变,不光因为后者本身无法带来更多收益,也源于类似促节数量过多。

近日,多名电商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除双十一外,如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均有各类电商节或补贴活动,各类促销玩法复杂、多变,商家们难免出现疲于应对的情况。

“事实上,很多商家不喜欢双十一,更不愿意让利,谁不想多赚点钱,而不是保本促销。但如果选择不参加,销量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店铺排名。”上述业内人士坦言,很多电商平台是赛马机制,中小品牌商家不得不参加,否则之后可能展现的机会都没有,“一点流量都没有。”

在此背景下,身处双十一之中的中小商家们,最终也只能和疲乏的消费者一样,应付了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9 条评论)
本站网友 域名注册商
2分钟前 发表
这一次平台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很大
本站网友 上海美兆
16分钟前 发表
只能选择默默参与
本站网友 iphone5配置
8分钟前 发表
没挑什么属于自己的商品”
本站网友 邯郸人力资源
16分钟前 发表
部分品牌选择这些热门达人进行直播带货
本站网友 怎么消除鱼尾纹
21分钟前 发表
这些商家参与意愿可能大一些
本站网友 盐城交通事故
21分钟前 发表
中国零售商正面对新的挑战和来自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
本站网友 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查询
4分钟前 发表
不再凑单追满减“剁手”消费的欲望消退
本站网友 更新带动器
17分钟前 发表
为提升消费者体验